摘要:對數學的精確性追求以及數學最終可化歸為邏輯的信念使得弗雷格走上堅定地反心理主義道路。本文基于弗雷格的邏輯本體論視角從概念文字、思想與真、邏輯的普遍性三個維度梳理弗雷格對心理主義的批判歷程與思想和方法,認為概念文字是弗雷格反心理主義的始基;在思想與真的探討中弗雷格深化了對心理主義的批判;在思考邏輯的普遍性中使得對心理主義的批判達到極致;從而完成對弗雷格批判心理主義的歷程解讀。最后,對其歷程和方法的影響進行簡單的梳理,認為其意義重大而深遠,特別是對哲學和邏輯學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弗雷格 反心理主義 邏輯
精確性一直以來就是人類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特別是對數學家而言,即使在當代伴隨著模糊數學的出現,也并不能排除其可能性。在哲學研究中,尤其是在有著深厚數學背景的哲學家所從事的哲學研究中,更是如此,甚至希望對哲學做出一番恰如牛頓對物理學所作出的事業一樣。弗雷格也為這一目標樂此不疲,“數學是客觀的,一切數學最終都可以化歸為邏輯,數學概念可以定義為邏輯中普遍要求的的概念,數學公理可以從邏輯原則總得到證明”乃是他畢生遵循的哲學信條之一。為此,面對是時心理主義對當時邏輯的肆虐,弗雷格開始思維亢奮,對之進行一系列批判。本文試圖從弗雷格的邏輯本體論的視角,梳理其對心理主義的批判。
一、批判的始基:概念文字及其延伸的思想
基于自己的信條,弗雷格認為哲學首先是必須是一種邏輯,是一種對思維的邏輯表達。面對當時的心理主義思潮,他指出:“心理學的論證方法對哲學的宰制已經侵入到邏輯領域。這一傾向已使數學完全不可理喻……當然,為了一定的目的,可以研究數學思維過程中發生的觀念和觀念的變化,但心理學不要以為自己能對數學的基礎有任何貢獻。”從這里就可以解讀出弗雷格對心理主義的態度了。在弗雷格看來,心理主義對數學的入侵已經造成數學變得不可理喻了,現在還要宰制數學的基礎——邏輯,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心理學不可能對邏輯有任何貢獻。因為心理學探究的是主觀的東西,是心理領域的東西,心理領域的規律適用的是人類,必須以人類為載體;而作為數學基礎的邏輯是客觀的,是思想領域的東西,思想領域的規律卻是不依賴人類和人的思維而客觀存在的。所以,在《算術基礎》中,弗雷格就開宗明義地提出哲學研究的三條基本原則,其中之一便是:要把心理學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 主觀的東西和客觀的東西明確區別開來 。因此,必須把心理學從邏輯中驅除出去。
二、批判的深化:思想與真
盡管概念文字的創造為批判心理主義奠定了基礎,然而,它也僅僅是區分了邏輯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要真正的對心理主義進行批判,弗雷格注意到還必須從“思想”的層面著手,在探討思想與真中做到堅定地反心理主義。
三、批判的最后箴言:邏輯是普遍性的
在弗雷格的殘篇《論邏輯的普遍性》(1923年以后)中,他認為正是因為一條規律包含許多甚至是無窮多的作為特殊情況的個別事實而使得它對我們的認識有價值。但是在追問普遍性的本質時,弗雷格在其殘篇中明確提到“由于我們這里涉及規律,而規律是思想,因此這里只涉及思想的普遍性”。但要考察思想的普遍性就必須從考察思想本身出發,該怎么考察呢?這似乎遇上了困難:一方面“當我們在這里談論思想的普遍性時,我們就把它當作考察的對象并以此將它置于感官可感覺的事物通常所處的位置” ,另一方面思想又不是感官可感覺的。二者似乎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怎樣在這條鴻溝之上架起一座連接的橋梁,就是我們所必須思考的問題了。弗雷格畢竟是天才,他發現,“語言似乎能夠開辟一條出路,因為一方面語言是感官可感覺的,另一方面語句表達思想。語言作為思想表達工具,必然接近思想的東西。因此我們可以希望能夠將語言用作從可感覺的東西到不可感覺的東西之間的橋梁”。這樣,對于普遍性,弗雷格就從語言的層面出發而加以分析,不可不謂重大發現!當然,弗雷格也提醒道,在這里對語言的分析重要的不是對語言停留在一般性的解釋上,也不是在分析中把握語言所表達的思想,而是對邏輯普遍性的這種思想性質的理解。
由此,弗雷格提出了自己對邏輯的普遍性(抑或思想的普遍性)的指引性考察方式,并且由他所設想的普遍性問題,再一次隱含著對心理主義的批判。在殘篇中,邏輯(思想)的普遍性是弗雷格所努力要分析的,而不是僅僅如前所述停留在宏觀綜合的層面上論證邏輯的普遍性,而是通過語言上手,以引入量詞等手法詳細分析普遍性問題,從而揭示邏輯是普遍的,構成對心理主義的最后批判,以此彰顯自己的邏輯是不包含任何心理因素的,他與心理主義之間沒有任何的妥協性。此外,從語言入手的想法也使他因此開創語言哲學之先河。
四、結語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弗雷格終身致力于對心理主義的批判及在其方法與歷程中,始終堅守自己的哲學、邏輯學、數學信條,其意義是重大而深遠的。
一方面,對哲學、邏輯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產生原創性的貢獻。弗雷格創造的概念文字,并以此為根基發展起來的一階邏輯演算系統為哲學、邏輯學等學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法。在傳統的哲學、邏輯學等學科中,研究中對語句只能區分簡單層面的東西,而一階邏輯誕生后,促進了這些學科對細致化層面的研究,使得研究更深入、清晰。正如他說催生的分析哲學一樣:重要的不在于他的結論,而在于他的方法。
另一方面,對哲學家產生重要的影響,從而推動了哲學研究的發展。正是由于弗雷格的思想的催動,胡塞爾毅然而然放棄自己在《算術哲學》中的心理主義維度,而在《邏輯研究》中堅決走上細致化的反心理主義道路上,開創20世紀極具影響的現象學運動;而像羅素、維特根斯坦等人更是得益于弗雷格,成為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可以說,20世紀西方哲學中的兩大主要派別都受益于弗雷格,使得哲學研究進入一個新局面,促進了哲學研究的發展。
總之,弗雷格的思想精深博廣,耐人尋味,特別是對心理主義的批判深入有力,對當時的心理主義產思潮生根本性的震撼,使其基本處于隱退狀態。當然,也不能否認:隨著研究的發展,從現今的學科發展態勢“以今觀古”去評價弗雷格當時對心理主義的批判,也是重要的課題。
作者簡介:程冰倩(1990-),女,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