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于,還是拿到了《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1983年上海譯文版,王央樂譯。黃色的帶狀環襯,書名部分為深綠色打底,上有“外國文藝叢書”字樣,封面下方為規則的幾何圖形環環相依相扣,整體裝幀設計有著80年代的潔凈。在孔夫子舊書網上尋來,花了原定價的八十多倍價錢,為還一個念想與心愿。
話要回到當年對中國先鋒文學作品的閱讀上,由此作為橋梁,認知了阿根廷的這位老人。初讀格非的《迷舟》、《褐色烏群》,為小說的另一種寫法而訝異,其恍惚迷離令人沉人其間。以今視昔,格非對博爾赫斯亦步亦趨地模仿實在明顯,《迷舟》從開篇到立意對《交叉小徑的花園》的仿擬自不必說,其結尾,“警衛員站在離蕭只有三步遠的地方,非常認真地打完了六發子彈”,更是與博爾赫斯另一名篇《死亡與羅盤》如出一轍:
“他后退了幾步,然后,非常仔細地瞄準著開了槍。”迷宮的構造,敘事空缺的設置,是格非作為博氏中國私淑弟子的標志,不過其中國化的努力還是表層化了,淺嘗輒止,模擬了機巧,忽略了哲思,博爾赫斯畢竟沒這么簡單。其他先鋒派小說家馬原、洪峰、葉兆言、蘇童、北村,多是受博爾赫斯的元敘事即作者介入敘述中的影響,尤以馬原的“敘事圈套”影響最大,“獲利”亦最多。即使寫作氣質與博爾赫斯差異明顯的余華,亦寫了一篇《此文獻給少女楊柳》聊以致意,可看出博爾赫斯覆蓋式的影響。這種“作家們的作家”之榮耀,大約只有加西亞·馬爾克斯可與之相提并論了。
由本土的作品,延展出對創作源頭的強烈興趣,于是,極想一觀博爾赫斯的小說。不過,難題來了,怎么也找不到他的書,那時是90年代前半期,內地只出版過上海譯文社的《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1983年),近十年內并無別的版本,而此版自然早已絕版。去圖書館借,有目,卻無書,長期處于借出狀態。那時網絡搜索根本就談不上,更勿論電子書。犯難,沒轍,只好經常去書店瞧瞧,幸運的是,1992年和1993年分別出版了兩本選集,花城版的《巴比倫抽簽游戲》(陳凱先、屠孟超譯,20世紀外國文學精粹叢書),云南人民版的《巴比倫彩票:博爾赫斯小說詩文選》(王永年譯,拉丁美洲文學叢書)。花城版的太薄,似不足云南人民版的一半篇幅,就買了后者(大約湊巧買對了,前者的翻譯后來頗受詬病)。這本書陪伴了我多年,諸多篇什反復閱讀,不知凡幾,怡然自適。
博爾赫斯作品譯本的出版,之后即不再鮮見。云南人民社的“拉丁美洲文學叢書”居功甚偉,名氣極大,除去《巴比倫彩票》,又出了《作家們的作家:豪·路·博爾赫斯談創作》(倪華迪譯,1995年),《博爾赫斯與薩瓦托對話》
(趙德明譯,1999年),可以從圖書館借到,看看博爾赫斯除小說創作之外的言談,大有補益。其間,出了一個比較全的版本,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的《博爾赫斯文集》(王永年等譯,1996年),共分三卷,小說、詩歌隨筆、文論自述,面鋪開了,可以獲得較為全面的認識。后來,更有了浙江文藝版的《博爾赫斯全集》(五冊,1999年),雖全集不全,但仍為目前收入博氏作品最多的版本,印了多次,但賣得似乎不錯,已然找不到了。
有一次去潘家園,在最南側的舊書一條街游逛,于各個攤位翻翻撿撿,意外發現一冊1979年第1期的《外國文藝》,打開來,赫然在目的是王央樂譯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選,于是收入囊中。博氏作品漢譯首次進入中國內地,應該就是在這一本雜志上了,此次選譯含四篇:《交叉小徑的花園》、《南方》、《馬可福音》、《一個無可奈何的奇跡》,后來均入1983年上海譯文版《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可謂首發先聲。有意味的是,譯者王央樂為其寫的引言中,除言簡意賅地介紹博爾赫斯的生平及創作特點外,還有一段具時代特色的“尾巴”:“有一位評論家說,讀者讀了博爾赫斯的作品之后,起先是對博爾赫斯的藝術才能表示贊賞,然后就會感到失望,因為他發現,小說的題材和小說的哲理是自相矛盾的,而且小說把人類寫得毫無價值。”考慮到那個特殊的年代,博氏小說譯文能夠刊發已然令人驚訝,這樣的評語未嘗不是一種保護色吧。在同一期里,另有一篇譯自《紐約時報圖書評論》的《從諾貝爾獎金談到博爾赫斯》(美國評論家理查·依德爾所寫),對博爾赫斯有著無保留的贊美,可看出雜志編輯于編排上的春秋筆法。
一直有個疑問,王央樂先生的這部影響深遠的譯著,在其后的歲月為何沒有重版?后來看到一位人民文學出版社員工寫的懷念文章,講她剛來社里工作的時候,不知道王央樂是社里的老職工,因為多數人只知道其原名王壽彭,待知曉時,王先生已經病倒了,一直未獲探望的機會,1998年王先生病逝。由于版權問題,那本《博爾赫斯短篇小說集》成為絕版。當有人問作者為什么一定要探望王央樂先生時,她寫道:
“我不知道該怎么樣來回答:因為他譯過一本我喜歡的書嗎?也許是,也許不僅僅是。你眼里的金光閃閃的寶珠,在不相干的人眼里,什么都不是。”
于是,我去尋覓來一冊三十年前的書,因為那也是我“眼里的金光閃閃的寶珠”。這似乎為我的博爾赫斯之旅扣上了一個軌跡幽曲的圓環,而事實上,一切不會終結,柔韌的延伸將會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