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讀雷蒙阿隆以前,我其實不怎么喜歡法國思想家的,當然我對德國思想家一樣愛不起來,他們太深文周納了;英美系的稍好點,但總是覺得缺了點什么。還好我遇到雷蒙阿隆,讓我對思想家們大為改觀,因為雷蒙阿隆,我拋棄了自己過去的偏見,開始愛上法國(現在愛的程度更深)。
所謂知己,是收藏同一本書,熱愛同一個作家的人
1988年,雷蒙阿隆去世7年后,他的第一部簡體中文著作在大陸出版。《社會學主要思潮》,而我則遲到2002年才在圖書館的書架上找到這本厚厚的社會學經典。書后面的借閱記錄空空如也,在我們這個封閉保守的地方,雷蒙阿隆籍籍無名。他的老鄉薩特,則是另一番模樣。薩特是哲學課和文學課的重要一節,他的書借閱率非常高。
我被《社會學主要思潮》深深吸引,因此愛上了雷蒙阿隆深愛的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讀得七七八八,《波斯人信札》仔仔細細讀了好幾遍,我幾次腦補孟德斯鳩一本正經搞笑時忍笑憋出內傷的樣子。孟德斯鳩將法式幽默發揮得淋漓盡致,搞笑之余,則是對反人性的專制者的批判與諷刺。與孟德斯鳩的尖銳深刻形成對照,雷蒙阿隆則內斂深沉。在一個處處講營銷的時代,雷蒙阿隆這種style,注定要吃虧。不過沒關系,與粉絲數量比起來,有多少真愛粉才是關鍵呢。
雷蒙阿隆不喜歡的馬克思與涂爾干,同樣不是我的菜。天貓廣告說:“未來,朋友是收藏同一條裙子的人”,如果我穿越到雷蒙阿隆所在的時空,一定會去聽他的課,與他交談,雷蒙阿隆有些羨慕老同學薩特,這也是他可愛的地方,這位坦率的法國人生前非常低調,他總是理智地分析問題,跟熱血青年唱反調,戳穿左派的虛偽,指出左派的致命傷,法國青年可不吃他這套,稱:即使我們知道雷蒙阿隆說得有道理,我們也要堅持走錯誤道路!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對雷蒙阿隆一無所知,1988年,雷蒙阿隆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那時中國的媒體還在非常初級的階段,沒有任何宣傳,沒有噱頭,好酒被藏在深巷中,在許多大學里的圖書館,《社會學主要思潮》后面的借閱記錄恐怕一樣空空如也吧!
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在網上找雷蒙阿隆的資料,原來1995年,馮克利先生曾在《讀書》雜志發表文章介紹這位20世紀法國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了。在2000年前后,“公共知識分子”開始成為流行詞進入普通公眾視界,媒體精英常被冠以“公共知識分子”名號,盛名之下,能夠做到“永志勿忘自我之局限,又不甘做旁觀者”的又有幾個?
雷蒙阿隆紅了么?
1988年《社會學主要思潮》出版后,直到最近幾年才又再版,雷蒙阿隆的其他重要作品,如《知識分子的鴉片》(刪節版)、《工業社會二十講》《雷蒙阿隆回憶錄》等陸續在大陸出版,甚至有學者因此認為雷蒙阿隆紅了。一個連全集都沒出的、全部著作加起來印量沒超過20萬的作者,怎么看都不像一線明星作者呀。
雷蒙阿隆的讀者依然小眾,遠比不上左派先鋒薩特,不論出圖書的版本數量還是發行數量,薩特甩雷蒙阿隆10086條街。盡管如此,有越來越多出版社選擇雷蒙阿隆,總是件好事,如果能借助媒體力量,讓更多人能品嘗正宗法國思想厚味,確是大好事。不過,雷蒙阿隆那偏古典的氣質,恐怕很難吸引熱愛新鮮玩意的年輕人。如果我再年輕一點的時候遇到雷蒙阿隆,恐怕也會隨手將其丟掉的。可見讀書有時候就跟談戀愛一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在恰當的時候遇到恰當的作者,通過文字交流思想,然后讓自己成長。
雷蒙阿隆的書注定吸引相對成熟理智的一小群人。因為雷蒙阿隆本人是公共知識分子的典范,他踐行著知識分子的理念:專業、客觀、責任。在互聯網時代,堅持專業、客觀、責任變成奢侈的事,思想可以批量生產,觀點最好偏激搶眼,論述偏好選擇性使用材料。雖然雷蒙阿隆被引介到知識分子中,盡管雷蒙阿隆早在半世紀前已經論述過我們今天存在的問題,我們的媒體精英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并未從雷蒙阿隆那里學到什么。
我們為什么需要雷蒙阿隆
法國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國家,一直在理智與情感、藝術與科學、古典與現在中尋找平衡,并竭力讓自己變得更復雜更有魅力更有內涵。國內對法蘭西的介紹,左右嚴重失衡,導致人們一說起法國,總是想起大革命的暴力、20世紀60年代左傾學生的風暴。法國似乎總能在懸崖邊上找到挽救自己的方法,并能避免標準化帶來的單面無聊生活保持創造力和藝術感,因為他們不僅僅有左派的激情,更有右派的現實感。
在大陸,從來不缺左派的激情,缺少的是右派的現實感,導致在意識形態領域左右嚴重失衡。雷蒙阿隆即能讓我們重新認識法蘭西,又能反省自我。雷蒙阿隆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觀察,放在現在中國一樣有借鑒作用。《工業社會二十講》里,雷蒙阿隆分析開放社會與蘇聯體系下社會的區別,剖析封閉體系下工業社會的假象,并對未來作出預測。這些預測已經得到歷史證明,只是我們這里遲遲未見改變。
雷蒙阿隆的新書是當年法國電視臺的訪談結集,害羞的雷蒙阿隆上了電視節目,他勇敢地提出自己對時局對思想對鐵幕另一端的見解。與一般時評者不同,雷蒙阿隆因為有深厚的學養,他能從表面看到體制、思想等深層次的問題。他沒有像薩特一樣創造出成體系的現代學術話語中的理論,他最擅長就事論事,由表及里,并堅持自由、人道的底線原則。他與權力關系很近,又能獨立與官僚體系之外,作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發揮作用。在充滿謊言與欺騙的當下,雷蒙阿隆這種現實感極強的思想家,是最接地氣的一型,我想等雷蒙阿隆的全集出版、上層領導愛雷蒙阿隆社會民眾愛薩特的時候,我們才是走向左右平衡的中庸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