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凡蘇州私家園林,藏書樓和書齋總是其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名為園林,實是園主們揮毫命素、吟詩作文之地,在此逍遙于最有味的卷中歲月。因此,各位蘇州園主對讀書環(huán)境與書齋的布置也極為講究。
園主們大多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出身于書香世家,因此藏書和著述成了他們晚年精神生活的全部,由此也成為了蘇州歷史上著名的藏書家。園林里的這些書樓不僅在歷史的浸襲中為我們保存了先人的精神遺產,而大量文化典籍的積淀又增加了園林的文化底蘊,提升園林的文化意境。如今蘇州園林藏書樓里的藏書早已散失,成為國內外各大圖書館或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書去樓空,這仿佛是古今藏書家無法逃避的宿命。但所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藏書家們追求的多是精神世界,而書樓只是容納精神的物質載體而已。
拙政園臨頓書樓藏書
拙政園是江南私家花園典范,建園藝術以水見長,自然典雅,庭院錯落,花木為勝,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園主王獻臣,生卒年不詳,字敬止,號槐雨,蘇州府吳縣人。家富藏書,有書樓“臨頓書樓”以藏書籍,另建“虞性堂”專為貯書。卒后,其子孫不善保管,藏書散佚,少部分流傳至繆荃孫、孫星衍家中。明末清初,常熟毛晉汲古閣有九間樓專藏書版,后來這些書版歸拙政園收藏。《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七載有宋刻本《押韻釋疑》五卷,有“王獻臣藏書印”、“王氏敬之”朱記。潘祖蔭《滂喜齋藏書記》卷一有宋刻本《國語補音》三卷,鈐有“臨頓書樓”、“吳門王獻臣藏書印”、“王氏藏書子子孫孫永寶藏”。
藝圃石經堂藏書
藝圃是文徴明家族的理想家園,文氏家族精于蘇州園林的設計,其孫文震孟將藝圃修成文人寫意山水園林的典范。園主文震孟(1574—1636),字文起,吳縣人。文震孟藏書處有二,一在竺塢,藏書萬卷,疑其仕官之前的藏書處;一是石經堂,為其后期藏書處。文震孟藏有其祖父元刻本《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九載文震孟在書中寫的幾段題跋,文氏曰:“丁亥年九月玉磬山房閱”。又曰:“萬歷丁酉歲十二月廿又三日看畢。老人心力衰減,涉獵而已,強記則不能也。清涼居士記。”又曰:“家中書籍散亡,此書幸存,老年無事,時一觀覽,遂至再四;然心神耗減,不能記憶,障目而已。萬歷辛丑四月朔中湘南老人記,時年七十有三。”又曰,“此書向在亨弟所。天啟丙寅閏六月,偶念祖父手澤,思欲一觀,因以師古齋所刻一部易之,藏于石經堂。三世藏書家不多,有遺書能讀,乃足貴耳。二十五日乙丑,震孟謹記”。卷末有“玉蘭堂圖書記”、“石經堂印”、“世綸堂印”、“嚴虞惇讀書記”諸朱記。文震孟還藏有其父的元刻本《草堂雅集》,并加跋云:“玉山《草堂雅集》十三卷,為家藏善本。卷首標目先國博府君,亦楷書之最精者。友人錢受之、王淑士各借抄一部,人間流傳未廣,猶可稱竺塢帳中珍也。時天啟元年新正三月,淑士持還,因記此語于青瑤嶼中。”
辟疆小筑藝海樓藏書
顧沅(1799—1851),字澧蘭,號湘舟,長洲人。顧沅對園林藝術頗有研究,道光二十年(1840),他在甫橋西街建成了著名的“辟疆小筑”。雖出身世代簪纓之家,但不求仕進,不以科舉之學為好學,故鄙棄官場,歸隱里門,以收藏書畫古籍而聞名于世。《吳縣志》載:“顧沅圖書之富,甲于東南。”學者楊仲羲在評價顧氏藝海樓藏書時,稱其“不及四庫者600余種,而四庫未及者2000余種”。顧沅熱衷于地方史志的整理和研究,輯有《吳郡文編》,收錄了散見于歷代志乘、碑刻及書冊中的吳地重要文獻,卷帙浩繁,內容豐富,是一部價值連城的蘇州史料匯編。
耦園鰈硯廬藏書
耦園三面環(huán)水,南北設駁岸碼頭,盡顯姑蘇人家盡枕河風貌。園主沈秉成(1823—1895),字仲復,浙江歸安人。關于沈秉成的生平,俞樾《安徽巡撫沈公墓志銘》有較為詳細而客觀的介紹:“性喜金石、字畫,所收藏皆精絕。其居耦園也,南皮相國亦適寓;吳一時如潘文勤公及李眉生廉訪、顧子山、吳平齋兩觀察,皆時相過從。偶得一古器、一舊刻書籍,摩娑玩弄,以為笑樂。”沈秉成所藏金石、字畫、典籍皆為精絕,藏書數量更超萬卷,且多為宋本等珍貴典籍。有《鰈硯廬金石款識》、《鰈硯齋書目》、《所見書畫錄》、《榕湖經舍藏書目錄》諸種著述。網師園主人李鴻裔卒后,李氏藏書名畫一時散出,沈秉成得其部分。在如今拍賣會上,還能看到沈秉成的藏品。他的藏書印有“沈秉成印”、“沈秉成”、“成”、“鰈硯廬藏”、“鰈硯廬”、“丙辰翰林”、“沈仲復印信長壽”、“仲復”、“復”等,均由篆刻家吳昌碩、錢庚、錢侗等所刻。
聽楓園兩罍軒藏書
聽楓園因園中亭館雅潔,池石清幽,被譽為吳中著名的書齋庭園。園主吳云(1811—1883),字少甫,號平齋,浙江歸安人。兩罍軒在聽楓園的西南角,其藏書在當時就較有名氣,張鳴珂《寒松閣談藝瑣錄》卷一稱吳云“性喜金石、彝鼎、法書、名畫、漢印、晉磚、宋元書籍,一一羅致,入其室者覺滿目琳瑯,令人有望洋之嘆。”吳云有《兩罍軒收藏經籍碑帖書畫目》一冊,稿本今藏復旦大學圖書館,所載多驚人秘籍,所記宋版書如下:《中興館閣錄》、《新定續(xù)志》、《參寥集》、《吳郡圖經》、《石林奏議》、《編年通載》、《東觀余論》。吳云身后,藏書多歸友人汪鳴鑾,汪鳴鑾藏書在民國初年散出,多為湖州藏書家蔣汝藻所得。
網師園萬卷堂藏書
網師園是蘇州最精致的園林,保持了蘇州舊時世家完整的住宅和園林相連的風貌,是中國園林以少勝多的典范。園主李鴻裔(1831—1885),字眉生,四川中江人。授江蘇按察使時,購網師園,得園后加以葺治,著野服朱履徜徉園中,擁書數萬卷閉門閱讀。書樓殿春簃在園北,由北向東,有看松讀畫軒、集虛齋、五峰書屋,形成以書樓畫室為中心的北部園景。黎庶昌在給李鴻裔所作墓志銘中提到“得瞿氏網師園,葺治之。園故有老樹怪石池沼亭館之勝,積書數萬卷,益蓄三代彝鼎、漢唐以來金石碑版、法書名畫以自娛”。《吳縣志》卷七十六中也提到其“杜門卻掃,擁書數萬卷,治經之外,旁及金石文字”。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窺得其藏書盛況。李氏歿后,古書名畫一時星散。藏書印有“郪江李氏”、“蘇鄰鑒藏”等。
鶴園聽楓山館藏書
鶴園簡潔幽雅,水池居中,小橋凌波,竹石花木環(huán)池而布,右亭左館隔池相望。龐氏建成鶴園后,曾半園租與朱祖謀。朱祖謀(1857—1931),字古微,號漚尹,浙江歸安(今吳興)人。朱為詞壇名家,有四方名士來訪,鶴園便成為文人雅集酬唱之地。晚年,編刻《彊村叢書》二百六十卷,匯集唐、五代、宋、金、元人詞總集五種,收唐詞別集一種。宋詞別集一百十二家、金詞別集五家、元詞別集五十家,共260卷。此書以網羅稀見善本為主,每種都注明版本來源,并加以校訂。時論云:“蓋詞起晚唐、越三百余年而有南宋之刻《百家詞》;又四百余年明末造,而有常熟毛晉汲古閣之刻;又且三百年,而后有祖謀之校刻也。詞苑于是為第三法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