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清兩代一些地位特別崇高、功勛卓著的大臣去世后,皇帝會降諭旨祭葬以示恩寵,對當時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極高的榮耀和待遇。而清初福建水師提督、靖海侯施瑯由于統一臺灣,將其正式地入清朝版圖而成為很少數受此殊榮的人。今天在泉州惠安黃塘鎮施瑯將軍陵園里有一座上面刻有“奉旨祭葬”四個大字的牌坊,即為當時人們專門建立牌坊來隆重紀念這件大事的。那么,當時祭葬有哪些具體內容呢?現在的人們早已無從而知了。不過,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從廈門一個愛好文史的朋友處竟見到一份據說從臺灣帶來的當時康熙皇帝下旨諭祭施瑯的祭文的紙質文本。當看到筆者對祭文十分喜歡時,朋友便慷慨以復印件相送,現筆者將情況予以簡要介紹,以饗同好:
該祭文寫在一件紙質經折裝冊頁上,冊頁前有較厚的深色綿紙為封皮,上部題有“祭文”二字,冊頁顏色微黃,高25.7厘米,寬12厘米,共9張,全長108厘米,冊頁內祭文用工整的楷體書寫而成,前后計33行,每行18字,總計518字。具體內容如下:
祭文
皇帝諭祭靖海將軍靖海侯太子少保右都督管福建水師提督事加贈太子少傅謚襄壯施瑯之靈曰朕惟宣力嚴疆臣子奉公之大誼推恩良翰國家卹下之弘仁勛庸克著於生前寵澤宜加於身后爰稽憲典式備哀榮爾施瑯秉性﨣桓賦姿果毅夙嫻豹略運籌策於戎行早握虎符建旌幢於閩嶠當海氛之未靖扇遺燼於窮荒爾迺祗奉廟謨肅將天討駕樓船於碧海鵝鸛風生耀組甲於洪濤鯨鯢電掃諸島盡推其窟穴大洋遂入於版圖惟朝廷宏遠馭之模不遺絕域亦將師賈先登之勇克奏膚功肆啟侯封用酬勞績俾開幕府永鎮炎方膺簡任以有年矢恪勤而盡職方資綏輯忽軫溘亡念偉伐以如存沛隆施於勿替聿頒祭醊用賁泉鳴扄呼鐘鼎長銘懷壯猷於服遠絲綸渙被加殊渥以俙終爾靈有知庶其歆享
第二道
勛垂專閫彌懷將略之優禮重恤終倍著國恩之厚椒馨載錫竹帛逾光爾施瑯勇力超群謀猷邁眾遵廟笄以馳聲域外底定臺灣荷宸褒而授鉞海濱輯寧閩嶂疏封錫爵五等攸崇紀績銘功千秋有耀方干城之是寄處麾節之長辭睠念前勞良深軫悼俎頒異渥聿備夷章庶格靈筵欽承寵命
第三道
閫帥成勞早茂膺夫爵命皇家卹典尤倍渥於勛臣奠醊屢陳恩施洊被爾施瑯材武性成韜鈐風裕壯略克彰於破竹崇封聿建於分茅隆上將之權輝煌節鉞作南邦之鎮鞏固屏垣三軍之訓練維嚴歷載之忠勤勿替忽焉凋謝實切憫傷爰雕俎之頻頒降寵綸而三錫欽茲異數尚克歆承。
從該祭文本的行文特征和字體風格來看,雖然字小行稀,但書寫十分工整,可以說是一絲不茍,這與民國初年在故清宮內發現并保存下來的清初內府眾多檔案整體風貌比較一致,排除偽造的可能,而應為清初康熙朝內府抄錄皇帝圣諭以備存檔查的紙質檔案文本。奇怪的是當年經過“八千麻袋事件后”,那些資料今多保存在國家第一第二檔案館內,為何它能流落民間呢,估計是為研究者保存并攜帶至臺灣的。由于篇幅有限,筆者在此不贅述。
從內容上看祭文有“第二道”、“第三道”字樣,可知當時所下的是三道手諭而非只下了一道,而連下三道圣旨,足見對于靖海侯施瑯的去世,康熙帝可謂不吝筆墨地對其功績予以表彰,從而突顯了施瑯在康熙帝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施瑯收復臺灣對大清社稷江山的突出貢獻。故該祭文雖然說只是所下圣旨原件的紙本檔案,但它讓我們了解到當時皇帝諭祭的具體內容,填補了地方史料方面的缺失,同時也是研究清初政治、社會狀況及施瑯將軍不可多得的珍貴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