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創燒于北宋中期,并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制,燒造歷史悠久。
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于世,其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范圍較廣。在表現題材上可謂是一部歷史民俗圖像。尤其是諸多吉祥紋飾,在磁州窯瓷器上表現得十分突出。本文介紹福清市書音閣收藏會所所藏兩件磁州窯刻花罐,賞析吉祥紋飾。
圖1所示是一件宋代磁州窯白釉黑花雙系罐,罐高17.5厘米,口徑10.7厘米,底徑11.2厘米。斂口,束頸,廣肩,肩頸處飾雙系。弧腹下收,圈足,玉璧底。灰褐胎堅硬。通體施白釉,略顯黃。以黑彩繪纏枝牡丹花,再刻劃花紋輪廓。其紋飾自然、灑脫、豪放。牡丹花,是我國傳統的吉祥紋飾,寓意富貴、喜慶。把牡丹紋飾繪畫在瓷器上,寄托著宋代磁州窯工匠向往幸福吉祥、生活富足的美好心愿。
圖2所示是一件金代磁州窯黑地白花魚紋罐,罐高31.3厘米,口徑14厘米,底徑13厘米。斂口,束頸,廣肩,弧腹下收,圈足,挖底較淺。灰胎致密、堅硬。胎體施黑釉,器物腹部剔刻魚紋、花卉等民間喜聞樂見的吉祥紋飾,魚紋生動傳神,活靈活現,仿佛要從畫面上跳出來。魚和花卉等紋飾的運用,寓意生活美滿、家業興旺。器物的肩部、腰部以及近底足部分,刻劃有水波紋等紋飾,映襯著中間的主題紋飾。整件器物紋飾繁密,和諧統一,體現出金代磁州窯工匠高超的繪畫、剔刻、制瓷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