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琉璃是漢文化與傳統藝術的完美結合,其流光溢彩、變幻瑰麗,是東方人的精致、細膩、含蓄的體現,是思想情感與藝術的融會。精美的古代琉璃制品,歷來為藏家所珍視。
這是一件清代雍正時期透明(乳白)色底料琉璃胎琺瑯彩掛件,長5.8厘米,寬2.7厘米,厚度1.1厘米。掛件兩面分別畫有《牡丹翠鳥圖》和《梅花牡丹吉祥鳥圖》,兩側畫有《蘭花圖》,底面落有“雍正”兩字(堆字),掛件頭部雕刻海浪圖形并鎏金,可謂小巧而別致。
文化象征寓意的運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國的語言文化及各種藝術形式中常常采用各種手法,如隱喻、象形,?諧音等等,表達人們生活和思想中某種特定的象征或寓意,進而表達人們以及民族的理想、祝愿、向往和追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也是一種藝術表達手法,?是人類運用積極而豐富的想象,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關系進行概括的結果。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花卉的文化象征意義更有著相當豐富的內容。牡丹和梅花派生出與之相關聯的一系列文化象征意?義,并形成牡丹文化和梅花文化的基本內涵。?
牡丹花姹紫嫣紅,富麗堂皇,從氣質上給人以富貴之感。自宋以來,牡丹即被稱為“富貴花”。宋哲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道:“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明代著名畫家徐渭題《墨牡丹》詩寫道:“五十八年貧賤與,何曾妄念洛?陽春?不然豈少胭脂在,富貴花將墨寫神。”清代菏澤趙世學在《牡丹富貴說》里是這樣描繪的:“吾觀牡丹一花,谷雨開放,國色無雙,有獨?富焉,群芳圃中孰堪比此艷麗者乎?”“即以牡丹之富貴言之,其富也,富而無驕,非君子而實君子者也;其貴也,貴而不挾,非隱逸實亦隱逸者也。”在歷代繪畫?及各種工藝美術作品中,牡丹作為富貴的象征,與其他花鳥、山石的不同組合,就表現出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梅花在中國古代寓意深遠,梅具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后人又有另一種說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和平。此外,梅花的香韻一向為人們所傾倒,它濃而不艷、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 “朔風吹倒人,古木硬如鐵;一花天下春,江山萬里雪。”人們把松、竹、梅稱作 “歲寒三友”,尊梅、蘭、竹、菊為“四君子”,贊賞梅花的高潔、典雅、冷峭、堅貞。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
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古法琉璃,亦稱脫蠟琉璃、琉璃。采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技術純手工加工制造,經過十多道手工工藝制造流程的精修細磨,在高溫1000℃以上的火爐上將水晶琉璃母石熔化而自然流向凝聚成高貴華麗、天工自拙的琉璃。
本文所述這件琉璃胎琺瑯彩掛件,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輪美奐;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在放大鏡下能看到有些許小氣泡,掛件制作工藝復雜,器型美觀大方,琺瑯彩色艷麗,其繪畫水平和精美程度達到較高的藝術水準,觀之賞心悅目。綜合來看,這是一件清代雍正時期的琉璃料器,堪稱袖珍型的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