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馬拉拉,1997年生。
她住在斯瓦特地區(巴基斯坦)。這是個旅游勝地:白雪皚皚的群山,鱒魚成群的河流,一望無際的果園,高聳入云的佛塔……美不勝收??墒?,塔利班組織來了。
塔利班在控制區域實行強制統治:禁止播放電視電影,嚴禁娛樂,男人須留胡子,女人須蒙面。女子不能工作,不能受教育,不能隨便出家門,公共場合如放聲大笑即會遭到鞭打。他們頒布禁令:女子不能再去上學,否則后果由監護人和學校承擔。在寒冷的冬天,數百個女子學校在冬雪中被燒毀。
硝煙中,馬拉拉帶著所有的同學從一所學校逃往另一所學校。
那本應是天真爛漫的年華,可馬拉拉卻開始了在硝煙中的抗爭,開始了與恐怖勢力的明爭暗斗。她開始寫博客,記錄斯瓦特的殘暴血腥,記錄斯瓦特的暗無天日,記錄斯瓦特在恐怖主義統治下的女子們的日常生活。她說道:我有受教育的權利,有玩樂的權利,有唱歌的權利,有聊天的權利,有逛商場的權利,有大聲說話的權利……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沒有拿過筆,就會接受恐怖分子遞過來的槍支。在生與死的硝煙中,她高聲吶喊,倡導女性受教育權,呼吁給予女孩受教育的權利。她通過博客傳達給這個國家的孩子們乃至全世界的孩子們一個信息:無論何時你看到暴政,無論何時你看到人們被壓迫,都應當提高你的嗓門進行反抗——反抗那些試圖奪走你權利的人。
馬拉拉的生死斗爭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同時,在她與恐怖勢力斗爭的幾年間,她的處境也愈來愈危險。2012年10月9日,兩個男子揮舞著旗子叫停了馬拉拉所乘坐的校車。他們荷槍實彈,厲聲問道:“你們當中有沒有一個叫馬拉拉·優素?!ぴ恋模俊币卉嚨娜藳]有一個人回答。但是,馬拉拉毅然站起來,說:“我正是!這一切與他們無關!”話音未落,“砰”一聲,子彈穿過她的脖子,鮮血飛濺,化為一朵殷紅的花,盛開在斯瓦特的高山上。
萬幸的是,經過搶救,馬拉拉脫離了生命危險。父親看著這個了不起的女兒,除了痛苦之外,沒有任何悲傷,反而說:“孩子,你是我們的驕傲!”馬拉拉沖父親微微一笑:“父親,您放心。除非我死了,否則,我不會放棄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和平與夢想!”
馬拉拉的言行帶來的影響是空前的。聯合國宣布,每年的7月12日定為“馬拉拉日”,以表彰巴基斯坦這位偉大的少女不畏塔利班威脅,積極為巴基斯坦女童爭取受教育權利所作出的杰出貢獻。美國《時代》雜志也將其評為僅次于奧巴馬的2012年度第二大人物?!稌r代》給予她的評價是:“塔利班試圖讓這個巴基斯坦女孩沉默,卻放大了她的聲音。她現在已成為世界女性爭取權益的象征?!?/p>
“除非我死了,否則我不會放棄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和平與夢想!”馬拉拉用生命和鮮血實踐著她的諾言,追尋著她最偉大的世界理想。
在斯瓦特厚重的陰云下,在冰冷如刀的山巔上,盛開著一朵名為馬拉拉的血色之花,永不枯敗。
(選自《才智·才情齋》2013年第7期,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