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宏觀經濟數據向中微觀靠攏,更加確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不減。然而,從近期公布的2014年上市銀行中報來看,16家銀行凈利同比增長14%,略好于市場普遍預期,資產質量壓力緩升,但總體可控。另著眼未來,銀行業績超預期向好缺乏長期穩定因素支持,但穩增長不乏手段、意圖明確,銀行中短期利潤增速仍有保障;預計上市銀行全年利潤增速略降,但仍可保持12%附近。
穩增長政策托底
環看8月數據,工業增加值增速落到六年低點;投資方面,環比增速亦為年內最低,除了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從上月的11.9%大幅降到9.9%,作為其對沖領域的基建投資也從21.6%降至16.3%。此前公布的9月官方制造業PMI指數雖然與上月持平,但分項指標令市場難言樂觀,新訂單指數繼8月后連續兩個月回落,而反映企業擴大再生產意愿的采購量指數和購進價格指數也雙雙回落,佐證企業有效需求不足的現況。
可以說,當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不減,但銀行上半年利潤仍能保持“小兩位數”增長的因素,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點:第一,上半年上市銀行存款增速較快,未來銀行主動負債能力增加,進一步推進負債結構優化;第二,下半年經濟穩增長的需要,流動性將繼續保持平穩,有助于銀行繼續在交易業務中獲得較好收益,也可降低銀行的同業負債成本;第三,銀行優先股發行規模超預期,補充一級資本的同時,還可提高發行銀行的資產擴張能力和盈利能力,從而提升估值水平;第四,上市銀行上半年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緩釋化解不良風險,而同期相比較高的撥備水平為下半年不良壓力的釋放做好準備;第五,穩增長仍有措施和空間,預計經濟將保持總體平穩,降低了銀行的系統性風險概率,而政策刺激可以給銀行帶來更多低成本資金。
雖然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但政策刺激空間猶存、態度明確、力度到位,托底經濟區間內平穩運行。從空間看,8月份全國財政支出同比增長6.2%,遠低于6月份同比26.1%的支出節奏。分析8月固定資產投資分項—鐵路、船舶、航天航空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速,說明半年后政府穩增長并未發力,后續仍有刺激空間。下半年,國開行住宅金融事業部成立,棚改加速,6000億的鐵路投資空間等,可以助力經濟平穩運行。
從穩增長的態度和力度看,國慶節前傳說的人民銀行向銀行業注資5000億元人民幣SLF的消息,得到某大行高層的確認。而該額度相當于一次降準的規模總量。此后,央行再次在公開市場出手,引導14天正回購利率下行至3.5%,拉低無風險利率從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意圖明確。在政策層面,利好也加速釋放: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減低稅負,改善經營現金流,進而改善融資條件;而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文放松限貸,意在通過給私人部門加杠桿,從需求端進一步加強刺激,從而在改善銷售的基礎上,使房企回籠現金流,增加投資。
政策托底之下,經濟企穩可期,作為順周期的銀行業預計將無系統性風險之憂。同時,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可以繼續增加銀行的投資收益、降低負債支出;而再貸款、PSL的運用可以為銀行提供低成本資金,擴大息差。
利潤增長穩定
回顧上半年銀行存款增速較快,上市銀行存款較年初增長幅度達10%,而貸款在同期增長8%。其中,招商銀行、南京銀行、平安銀行的存款增速均超過20%,超過同業平均水平。存款較快增長給銀行帶來更多穩定的可貸資金來源,同時降低負債成本,利好銀行利潤。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對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可轉讓存單發行,銀行的主動負債能力會進一步增強。由于CD可轉讓、交易的屬性,降低其提前支取的必要性,為銀行帶來更穩定的負債,有助于其以存定貸,發放長期貸款,提高資產端收益。
上半年生息資產擴張和凈息差提升,為上市銀行凈利息收入較快增長提供動力。上半年銀行凈利息收入同比增長15%。16家上市銀行中,有9家銀行凈息差同比提高,但存貸利差同比擴大的銀行只有5家。凈息差提升主要由于銀行資產結構中配置更多交易性金融資產,同時同業負債的支出減少。由于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央行逆周期調節兩次定向降準,資金面、政策面和基本面共同支持債市走牛,提升了銀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收益。而寬松的資金面平抑銀行間同業利率,減輕銀行利息支出負擔。此外,上市銀行同業資產較年初增幅較大為18%,其中同業非標的配置也拉升了銀行凈息差。
預計下半年,央行將繼續保持穩定的流動性環境。受此影響,債券市場或形成慢牛行情,仍具有不錯的投資收益,同業負債支出成本維持較低水平。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債券市場走牛屬于外部利好因素,非銀行內生可持續的盈利能力提升,不能作為其利潤長期保持較快增長的依據;而監管層對同業非標的規范管理,也會打擊銀行借助自營非標提升利息收入的熱情。
在非息收入方面,上半年上市銀行非利息收入增速放緩,其中手續費傭金收入增速較去年同期減少10個百分點。按銀行結構分,大行手續費收入增長偏弱,平均同比增9%;股份行手續費增速總體良好,為43%。下半年隨著監管部門對銀行服務收費嚴格管理,銀行手續費收入增長或繼續乏力;而銀監會新的并表指引出臺,對非標通道業務嚴厲管控,也將影響銀行中收。
資產質量壓力可控
相比利潤,今年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可能更引人關注。截至6月末,上市銀行不良率為1.05%,較年初上升7個基點。按結構看,股份行不良率較年初上升最快,為13個基點。上半年不良貸款率微升的同時,重點關注逾期和關注類貸款快速增長。半年末,上市行關注類貸款較年初增加23個基點;逾期貸款在總貸款中占比達1.89%,也較年初增加45個基點。此外,上市銀行的不良遷徙率也有上升。下半年,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仍然存在。
在不良貸款的區域分布上,除了傳統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由于上游資源價格下跌,以及產業轉移,銀行在中西部地區的不良率也有較快上升,資產質量壓力的區域分布更廣。
雖然銀行下半年資產質量壓力較大,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有雙升的趨勢,但銀行準備充足,上半年核銷力度較大,目前撥備仍處于較高水平,風險總體可控。上半年上市銀行中,15家撥備覆蓋率下降,總體較年初下降2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下降最多的光大銀行幅度達到56個百分點。上半年上市銀行平均核銷轉出率為23%,比上年末提高60個基點。上市行的核銷力度加大為未來減輕了壓力。同時,16家銀行半年末平均248%的撥備覆蓋率也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為控制不良上升留下緩沖。此外,銀行通過名單管理、主動壓縮部分強周期和政策調整行業貸款等手段控制增量貸款資產質量。
在穩增長措施有力、銀行業利潤穩定、資產質量壓力可控的同時,也應該看到隱憂:上半年銀行凈息差上升受益于固定收益投資和自營非標規模快速增長,兩者都不是內生性的盈利增長點,缺乏長期穩定性;而上半年銀行非息收入增速放緩,未來銀行服務收費規范管理,通道業務嚴格監管,非息收入增速放緩仍將持續;此外,上市銀行上年末不良貸款率較年初微升,逾期貸款和關注類貸款增長較快,后期資產質量壓力猶存。
(作者系某咨詢機構金融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