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兩個不幸的人生活在一個極窮的村落里面,一個叫“接受”,一個叫“拒絕”。他們倆從小就生活在一起,是一對好兄弟。但他們彼此之間有著天壤之別的性格差異,“接受”,奉行的是“拿來主義\";拒絕奉行的是“閉關主義”。
終于有一天,他倆共同考上了一個不錯的中學。并且他倆的學習都很刻苦。但直到有一次考試后,“拒絕”的成績跌了下來,而“接受”卻高唱凱歌。對于“拒絕”的失利,“接受”便問其故。“拒絕”卻這樣解釋道:“我本想好好學新知識,但我開始懷疑這些理論知識的可靠性,為什么書中講的跟外面的世界大不相同。我們學這些玩藝還有沒有用?”“接受”聽了后,感到十分生氣。于是辯解道:“你說的全是屁話!我們應該接受全面這些新的知識,而不是拒絕它們。它們將來一定用得上。”
“拒絕”道:“去你的,你怎么知道就能用得上,也許那些知識只是騙人的把戲!”
當“接受”聽完這一切時,已無言對答,只是暗然離去。從此,他們分道揚鑣。
10年后,由于“拒絕”奉行的“閉關主義”而拒絕一切新的事物,他已變成了一個土到極點的人,吃飯、睡覺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可以說,他剩下的只有作為一個動物的本能反應。從此,他就這樣度完了他的余生。
而“接受”卻早已離開了這破落不堪的村落,而且在一座大城市里混得很好,他充分發揮了他所奉行的“拿來主義”的性格特點。在短短的十年里,他接受了多如牛毛般的新事物,已變成了前衛到極點的人。直到有一天,他接受了一種名叫二乙酰嗎啡(海洛因)的化合物,他從此感到飄飄欲仙的感覺,感到極爽。從此之后,他便靠它為生,終有一日,他也命喪黃泉。看來“拿來主義”主義并沒有給他帶來比“拒絕”更好的命運。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名字叫“拒絕”和“接受”的人太多了。有的人只會拒絕,而有的人只想接受,到頭來,卻什么也沒得到。真正聰明的人既會拒絕,也會接受。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做得圓滿,游走于社會的東南西北,而處處不失其風度,這樣的人才是個成功的人。
其實人就像一把劍,太剛會折斷,太柔會彎曲,只有剛柔并進,才能稱的上是一把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