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本文就如何運用校園文化熏陶和影響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的價值選擇、人格塑造、思維方式、道德情感、行為習慣,提升他們的人文素質,以達到發展個性、完善人格的目標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校園文化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5-0008-02
一 校園文化與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學校群體精神生活的總匯,它包括學校長期形成的校園精神、優良傳統、教育觀念、價值標準、道德規范以及集中反映學校特點的學風校風等,可以概括為一種以校園為空間,以師生為參與主體,以知識的廣泛交流、傳播及師生特有的行為方式、生活節奏和精神風貌為基本形態的群體文化。校園文化對學生有著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具有水滴石穿之力;對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拓寬學生視野產生著課堂教育所無法比擬的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人文素質教育是指人們學習人文知識、培養人文精神的過程。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質是通過教育手段,培養受教育者學會正確處理與自然、他人、社會及自我的關系,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境界和人文情懷,以達到理解人性、完善人格的目的,是一切素質形成的前提與基礎。人文素質教育本質上是發展個性、完善人格的教育。
二 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人文素質的現狀
五年制高職學生主要是指初中畢業考入高職院校進行五年一貫制學習,從而獲得高職學歷的學生群體。就思想政治素質而言,他們普遍能積極向上、勇于進取,有正確的政治態度和行為方式,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一些學生雖然在政治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但對政治理論學習不主動、不積極;學生中還存在著價值判斷標準的兩重性;價值觀念還不成熟,當他們人生的價值目標和現實利益發生矛盾時,一般傾向于現實利益的考慮,價值選擇和價值實惠性、功利性傾向比較明顯。就人文素質而言卻不容樂觀,文學修養欠缺、知識面狹窄、歷史知識較為貧乏,對哲學思想的接觸認識有限、藝術修養比較膚淺等。特別是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著人文素質欠缺的現象,表現為人文知識欠缺、急功近利、精神空虛、沒有追求、人際關系淡漠、社會責任感缺乏、道德水平低、個體自我化等不良現象和行為。部分學生根本不把學習、補考或重修當回事,補考成了畢業考。有些學生癡迷網絡游戲,白天上課精神恍惚、萎靡不振,張口閉口就是魔獸、GS、副本,看不見一點年輕人的活力。少部分學生過起了白領階層的生活,手機一個比一個高檔、吃飯請客一個比一個講排場、旅游娛樂一個比一個在行、衣著時尚。這些現象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新時期新事物新現象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得高職院校也面臨從未有過的挑戰。如何適應新時期高職院校面臨的這些新形勢、新特點,通過校園文化來提升高職生的人文素質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面臨的新課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能熏陶高職生的思想行為,凝聚道德與人格力量,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三 校園文化提升人文素質的功能體現
1.校園文化對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的教育功能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氛圍,對置身于其中的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它能夠陶冶心靈、培養能力、發展個性,激發他們努力去認識世界、了解國情、深入社會、學會生活,從而提高認識,主動把握歷史發展方向,樹立崇高的理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學校則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如我校應用電子系導入“5S”理念,開展的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建設活動: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能夠讓人茅塞頓開、受益匪淺;一個激動人心的英雄事跡報告會可以使人熱淚盈眶、經久難忘;一部優秀的愛國主義影片能夠使人感慨萬分、熱血沸騰;一個經典的校園文化雕塑能夠使人流連忘返、凈化心靈。這些都說明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可以使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凈化,情感得到升華,審美情趣得到提高,對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的奮發向上、積極進取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激勵作用。因此,校園文化不僅能使人們從思想上得到啟發,而且更容易從感情上引起共鳴,能夠在知、情、意、行諸方面綜合塑造人的品德。
2.校園文化對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的陶冶功能
首先表現在它為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創造一個陶冶心靈的精神環境,是以校風、學風、文化傳統、價值觀念、人際關系等方式表現出來的一種觀念形態的文化。高職院校的教師也要加強學習,眼光向外,提高自身文化修養,以全新的思想、最新的理念、創新的辦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賦予校園文化勃勃生機,以此作為一種無形的推動力,給置身于其中的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以深刻的影響。其次表現為一種與其觀念形態相適應的優美和諧的物質環境,對生活在其中的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起著陶冶情操和規范行為的作用。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使學生在有意無意間受到啟發和感染。激發他們產生一種自覺的內在的驅動力,塑造高職學
* 基金項目: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立項課題(編號:B/2012/07/025)
生正確的誠信觀、交往觀、利益觀以及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潤物細無聲的陶冶教育,是其他形式所無法替代的。一所學校教風正、學風實、考風嚴,學生沐浴其中,久而久之,刻苦好學、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兢兢業業、實事求是的品格就比較容易形成。
3.校園文化對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的激勵功能
高職院校的文化氛圍、文化環境特別是共同的價值觀念、校園精神能夠激發全體師生員工對學校的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內聚力和群體意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以校園廣場文化、藝術雕塑作品、特色文化走廊等環境氛圍的熏陶感悟,不僅使高職理工科學生成為一個知識、技能的擁有者,更能成為一個具有較高文化品位的傳播者。健康向上、高雅活潑的校園文化對高職生陶冶情操、砥礪德行、塑造自我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文明濃郁的精神文化環境、祥和具有感召力的物質文化環境、科學進取的學術創新環境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道德素養和審美意識,鑄造健康體魄和獨立人格,提升高職生的人文素質。
4.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合,促進高職生敬業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的形成
我校每年安排應用電子專業教育教學與南通萬通電子、南通大地電氣等企業實踐教育對接,校企文化通融,有利于高職學生職業意識、職業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讓學生了解、熟悉、認同企業文化,促進他們職業品質、職業精神的形成。校企文化對接,促進高職學生在實踐中敬業奉獻,主動思考職業問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職業溝通能力、職業轉換能力與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靖華.高職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探析[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6)
[2]楊霞.高校學生人文社科知識現狀調查[J].河南農業,2012(2)
〔責任編輯:龐遠燕〕
生正確的誠信觀、交往觀、利益觀以及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潤物細無聲的陶冶教育,是其他形式所無法替代的。一所學校教風正、學風實、考風嚴,學生沐浴其中,久而久之,刻苦好學、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兢兢業業、實事求是的品格就比較容易形成。
3.校園文化對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的激勵功能
高職院校的文化氛圍、文化環境特別是共同的價值觀念、校園精神能夠激發全體師生員工對學校的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內聚力和群體意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以校園廣場文化、藝術雕塑作品、特色文化走廊等環境氛圍的熏陶感悟,不僅使高職理工科學生成為一個知識、技能的擁有者,更能成為一個具有較高文化品位的傳播者。健康向上、高雅活潑的校園文化對高職生陶冶情操、砥礪德行、塑造自我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文明濃郁的精神文化環境、祥和具有感召力的物質文化環境、科學進取的學術創新環境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道德素養和審美意識,鑄造健康體魄和獨立人格,提升高職生的人文素質。
4.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合,促進高職生敬業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的形成
我校每年安排應用電子專業教育教學與南通萬通電子、南通大地電氣等企業實踐教育對接,校企文化通融,有利于高職學生職業意識、職業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讓學生了解、熟悉、認同企業文化,促進他們職業品質、職業精神的形成。校企文化對接,促進高職學生在實踐中敬業奉獻,主動思考職業問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職業溝通能力、職業轉換能力與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靖華.高職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探析[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6)
[2]楊霞.高校學生人文社科知識現狀調查[J].河南農業,2012(2)
〔責任編輯:龐遠燕〕
生正確的誠信觀、交往觀、利益觀以及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潤物細無聲的陶冶教育,是其他形式所無法替代的。一所學校教風正、學風實、考風嚴,學生沐浴其中,久而久之,刻苦好學、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兢兢業業、實事求是的品格就比較容易形成。
3.校園文化對五年制高職理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的激勵功能
高職院校的文化氛圍、文化環境特別是共同的價值觀念、校園精神能夠激發全體師生員工對學校的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內聚力和群體意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以校園廣場文化、藝術雕塑作品、特色文化走廊等環境氛圍的熏陶感悟,不僅使高職理工科學生成為一個知識、技能的擁有者,更能成為一個具有較高文化品位的傳播者。健康向上、高雅活潑的校園文化對高職生陶冶情操、砥礪德行、塑造自我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文明濃郁的精神文化環境、祥和具有感召力的物質文化環境、科學進取的學術創新環境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道德素養和審美意識,鑄造健康體魄和獨立人格,提升高職生的人文素質。
4.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合,促進高職生敬業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的形成
我校每年安排應用電子專業教育教學與南通萬通電子、南通大地電氣等企業實踐教育對接,校企文化通融,有利于高職學生職業意識、職業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讓學生了解、熟悉、認同企業文化,促進他們職業品質、職業精神的形成。校企文化對接,促進高職學生在實踐中敬業奉獻,主動思考職業問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職業溝通能力、職業轉換能力與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靖華.高職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探析[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6)
[2]楊霞.高校學生人文社科知識現狀調查[J].河南農業,2012(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