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批的外國學生涌入中國學習漢語及專業課程,漢語言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的研究也顯得日益重要。在國際語言學界,國際語言學研究熱點也在從過去喬姆斯基(Chomsky)時代純語言學理論的研究逐漸向更注重語言實踐的社會語言學研究方向轉變,第二語言社會化(L2 Socialization)的研究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的關注,屬于社會語言學研究范疇。本文以就讀于中國大學的留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第二語言社會化的研究。
【關鍵詞】外國留學生第二語言社會化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5-0011-02
一 外國留學生二語習得現狀及需求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國際化教育日益發展壯大,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不斷涌入中國,接受中國的高等教育。在此過程中,外國留學生在中國留學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漢語言的問題,因為漢語言是他們在中國一切學習生活的中介語,外國留學生的二語社會化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是否能夠順利完成在中國的學業。
1.外國留學生人數增長速度較快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升,近幾年,許多國家已經采取了一些促進與中國的經濟來往及交流的措施,一些政府目標明確地派遣留學生,學習漢語并研究中國的社會環境、民族關系、社會結構、民族政策、經濟特點等。中國經濟的發展受到世界矚目,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希望通過在中國的學習更多地了解中國、學習中國。
2.辦學層次逐步提升
根據國家關于積極開展對外漢語教學所做的戰略部署,中國高校積極與國外有關高校、留學團體簽訂聯合辦學、交換學習等協議。辦學層次依據各高校的具體情況分為語言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多個層次,且辦學層次也在不斷得到提升。
二 當前外國留學生二語習得課堂面授所面臨的問題
1.語言生所面臨的問題
外國留學生中的語言生,其漢語言水平層次差異比較大,學生學習動機沒有以拿文憑、拿學歷等的目的,學習動機只是要學好漢語本身,學生根據各自的學習漢語的目的不同,對于學習過程中的各項能力又存在著不同的偏重性,如有些學生比較注重語言的聽說能力,而有些學生會更加注重讀寫能力,這種差別就在外國留學生二語習得過程中表現出非常不同的學習態度和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同時,對漢語教師授課過程也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
2.學歷生所面臨的問題
普通高校學歷生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盡快解決用漢語學習專業知識的問題。大多數普通高校招收來的外國留學生漢語言水平比較低,入學時的漢語水平很多只能達到HSK3~4級的水平。外國留學生只有通過一年或者半年的時間把漢語言水平提高2~3個檔次才能夠快速地進入專業學習階段。而且,要達到這一目標,對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言的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非常高。
3.教材及分級測試的對應問題
目前,針對外國留學生入學時的漢語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各學校都會組織分級考試,但分級后的外國留學生漢語言水平只能達到大致相近,所以,就會出現同在一個班級之內,語言差距較大等問題。這樣在選取教材時就會出現難以找到與外國留學生實際學習水平非常匹配的教材。
三 外國留學生二語社會化的途徑
廣義上的二語社會化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學生在教學環境下的語言社會化,往往是通過課堂講授、各類教學活動來進行的。另一部分是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的語言社會化過程,可以是多渠道、多種形式的,如通過在與以目標語為母語的當地居民進行交流過程中實現語言的社會化,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從事工作或完成某項特定職能中實現語言的社會化,可以是通過電視、廣播、其他媒體等多種語言中介來完成語言的社會化。
1.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對其二語社會化的途徑具有重要影響
在國外,已有大量對漢語作為外語或二語學習的調查研究。美國JEN,T.C曾對美國東海岸6所高校的185名華裔學生的漢語學習目的進行過調查;日本的鄭麗蕓調查和分析了日本5所大學內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在國內,呂必松將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分為:職業目的、職業工具目的、學術目的、受教育的目的和其他目的5類。這些二語習得的目的導致了外國留學生二語社會化的途徑有所不同。
2.目前外國留學生二語社會化的主要途徑
筆者對本?,F有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外國留學生做了二語社會化途徑的調查,結果如下:
外國留學生的二語社會化的途徑按發生環境可以分為兩大類:教室環境下的面授課語言社會化過程;非教室環境下的語言社會化過程。
教室環境下的面授課語言社會化途徑及現狀:(1)目前,以對本校60名外國留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為例,課堂教學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教學方式,課堂上缺乏師生之間的一對一的雙向交流和教學信息的即時反饋,語言輸入不僅量少而且題材單一。(2)二語在課堂上的輸入量較小,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學改革項目“第二語言社會化研究”資助(編號:2012JGYB63)
主要依靠課本及教師講解,輸入的內容及輸入量非常有限。(3)語言輸出量也非常有限,筆者對現有的外國留學生口語課堂進行了聽課及問卷調查,發現即使是口語課,教師“滿堂灌”的現象還是非常普遍,學生在課堂上幾乎沒有口語輸出的機會。(4)外國留學生的課上閱讀量較少,閱讀的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遠遠不能滿足外國留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閱讀要求。(5)寫作能力比較差,在此項調查過程中發現,歐美地區國家的外國留學生寫作能力普遍偏差,亞洲地區,如韓國地區的外國留學生的寫作能力相比之下要好一些,但與每個外國留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相比較,寫作能力是在各項能力中最差的。
非教室環境下的二語社會化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1)通過學校的社團活動增進外國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交流互動,不斷增進外國留學生的語言社會化進程,但目前,只有極少部分性格比較開朗、外向的外國留學生能夠融入社團活動。(2)通過外國留學生與其他兄弟院校學生之間的互動活動進行語言社會化,但這樣的活動客觀上對于校際以上的留學生活動的組織有很大的依賴性。(3)通過外國留學生在實踐生活中與中國社會的接觸進行的語言社會化,外國留學生在中國留學過程中,不同程度地會接觸到中國的社會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語言的社會化,但對于那些在留學期間只把自己封閉在本國留學生的圈子內,或者不愿意去接觸社會的外國留學生來說,語言的社會化進程就會慢許多。(4)通過收聽或觀看新聞熱點、欣賞影視作品、觀看各類電視節目、收聽各種音頻節目實現二語的社會化。通過這些節目會給留學生的語言社會化創造一個比較真實的語言氛圍。
總之,外國留學生的二語社會化的途徑無論從狹義還是廣義上講,無論在教室環境下還是在非教室環境下的社會化,都存在著各種問題,只有發揮外國留學生二語社會化過程中的不同途徑中的長處,不斷填補其中的不足才能加速外國留學生的二語社會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鄭麗蕓.日本大學漢語教學一瞥[J].世界漢語教學,1997(1)
[2]徐錦芬、王燁、王莉.國外“自主學習中心”研究述評[J].外語教育,200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