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教育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相應的,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在教學教改中也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借助大量資料研究得出高校教師在教學教改中應具備的幾種基本技能,希望可以分享給廣大的教師,在教學教改中更好地理解與掌握,從而更好地投入工作中,致力于教育界的發展事業。
【關鍵詞】高校教師教學教改基本能力不可或缺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5-0051-01
高校的教育改革是一項長久的工作,高校教師在教學教改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言而喻。所以高校教師自身也應在教學教改中具備下文中所提到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這樣才可以得心應手地投入到工作中。
一 高校教學教改的目的和對高校教師的要求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要求社會的各個部門與行業都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新興時代的要求是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優秀人才,相應的,落后的教育方式必須進行改革,建立健全適應社會發展的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那么這一次的教學教改不僅僅是對教學課材簡單地進行更改、刪減或補充,而是系統性地進行編寫;對教學方法也不是進行機械的改進,而是在實際的基礎上,采用新的教育方式與手段,借助現代各種傳媒手段;對待教學組織形式也不是簡單的修繕,而是針對具體課程的獨特改進。
高校改革工作的進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長期的工作中穩扎穩打摸索經驗,分析改革的具體施行方案。這就要求廣大的高校一線工作者在高校教學教改的工作中,積極參加基層的實踐,及時總結經驗,開展交流會,互相間學習先進的經驗,積極采用新的教育方法與手段,在具備基本技能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教改的工作中,為高校教學教改貢獻自身的力量。
二 高校教師在教學教改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應具備的素質
作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線工作者,高校教師在教學教改中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是高校教育教學教改的主體實踐者,在高校教育教學教改的工作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引導著教育工作中教學教改的方向,影響著教學教改的實際發揮效果,高校教師在教學教改中是中流砥柱。
高校教師不僅僅是傳播知識的學者,還是塑造廣大高校學生人格的人物,影響高校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榜樣,故此教師不應僅僅具備過硬的工作能力,還應具有優秀的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及人文涵養等具備能力。
三 高校教師在教學教改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由于高校教師在教學教改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需要具備過硬的工作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等。
1.必備的基本能力——過硬的教學能力
作為一名教師,主要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傳授知識,尤其是高校一線工作的教育者們,培育出來的人才都是將要步入社會各個行業和部門的具體操作與執行者。這樣一來,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要求比較高,需要高校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有著過硬的教學技能。
2.科研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就當今高校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來看,它是科技進步的發源地。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在教學教改中應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從而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發能力。
高校教師在教學的工作中不僅需要理論,還需要實踐輔導,這樣的教學工作才可以更好地開展,從而更好地教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3.自我學習與創新的能力
在教學教改的進程中,具備自我更新的能力。迅速調整自身,快速適應改革的基本能力,以做到最快地適應教學工作中的變化。高校教師還應在教學工作中具備創新能力,樹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教改中,努力做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在教學教改中要樹立起現代化的課程觀念,學會應用現代化傳媒手段教學。
4.其他的素質和能力
其他應具備的有:(1)高校教師在教學教改中必須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做到不僅僅是良師,還應是益友,在學習中,關注每一位學生,一視同仁;在生活更要主動關心學生,噓寒問暖。(2)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應作為引導者,不應“霸占”課堂。讓學生積極發言,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四 結束語
在當前的教育改革的模式下,教師應更好地具備不可或缺的幾種基本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教育教改模式,從而在工作中做到得心應手,更好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
〔責任編輯:項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