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以外,從事各種職業、各種崗位的不斷變換所具備的基本能力,是伴隨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又稱為“關鍵能力”。在以“能力本位”教育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是高職教育的必然趨勢,它對培養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創新意識、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為學生的就業、崗位適應和變換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職教育職業核心能力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5-0073-02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中提出,“構建面向2l世紀的新型職業教育培養體系——是一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力資源開發體系?!甭殬I核心能力的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核心目標,這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人力資源開發和市場經濟體系不斷變化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 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
職業核心能力是指在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以外,從事各種職業、各種崗位的不斷變換所具備的基本能力,是伴隨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又稱為“關鍵能力”,行業通用能力等,具有普適性、遷移性、延展性及隱形性(潛在性)、不可替代性的特征?!秶壹寄苷衽d戰略》中把職業核心能力分為八個大項,稱為“八項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創新革新、外語應用等。
二 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提升學生就業及職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大學生尤其是高職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對勞動者的要求和培養規格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勞動者時刻面臨就業、擇業、換崗的壓力,勞動者能否適應不斷變換的崗位或行業、能否得到穩定的、待遇好的就業崗位,最終取決于他是否具備該崗位或行業所需要的職業核心能力。具備了職業核心能力,也就具備了就業及職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加強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有效載體,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因此,除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職業院校還需注重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即職業核心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就業能力、拓展其就業空間,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就業市場,使其成為未來具有優勢競爭力的就業者。
2.有利于培養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個人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職業價值觀是在校高職生在學習和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于職業評價、職業選擇、職業價值取向的總體看法,反映了其對職業的信念和態度,是職業目標導向和職業態度的一種體現,對正確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有重要的意義。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完善自己的知識技能,自覺地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職業價值觀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擇業觀。價值觀錯位,首次就業及未來職業發展就會遭遇失敗,這就是一方面企業出現用工荒,另一方面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直接原因?!奥殬I發展,價值觀是動力、是根本,職業核心能力是基本依托,職業的核心能力和價值觀在工作場所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
3.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是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是在教育和職業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和展現出來的,在此過程中,也是個體積極動手、發現問題,
探究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最終達到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個人在社會上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遇事不急不躁,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善于觀察,發現問題,勇于探索,富于開拓精神。
4.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
職業核心能力是伴隨勞動者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其培養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職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增強就業能力,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和全面發展,讓每一個職業人找到滿意的工作,做一個有幸福感的人。人的全面發展一直是中國教育的培養目標,它體現出人的智能、身心、社會素質及能力等的全面發展。而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除專業核心能力以外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學會認知、學會溝通與合作、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些培養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形勢下的人的全面發展具有相通性,沒有核心能力,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發展。
三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策略
1.轉變教育理念,確立適應地方經濟、突顯本校特色的辦學目標
職業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教育活動,其辦學指導思想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因此,和傳統意義上的選拔教育不同的是,職業教育更需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提高其就業率、就業質量及創業能力。隨著市場經濟格局的不斷變換而對人才的更高要求,高職院校要想得到穩定且持續的發展,就必須有獨特的教育理念,擯棄那些陳舊的、落后的觀念,辦出自己的特色,確立以提高地方經濟為依托、以提高就業質量為導向、以服務為遵旨的辦學目標,全面提高本校的核心競爭力,努力探索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獨特的辦學理念是辦學的精神與靈魂,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它決定著辦學的方式、目標和規格等,是提升高職院校自身競爭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實現品牌學校的需要。
2.建設以職業核心能力為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
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需要通過課程這一載體來實現,課程是實施職業核心能力目標的載體和手段,是體現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關鍵。而傳統的職業課程體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與新形勢下的能力本位教育嚴重脫節,盡管各個高職院校都在倡導關鍵能力的培養,但因課程體系的設置不當而流于形式。因此,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為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建設勢在必行,它關乎著人才培養目標和品質。課程體系建設需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指導思想,以專業教育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依據,以就業為導向,以關鍵能力的培養為目標,本著科學性、實用性、發展性和創新性的原則,以基礎課程為主,突出核心課程,延伸至相鄰或相近的課程,逐漸培養關鍵能力、職業通用能力,為提升就業品質打好基礎。
3.樹立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由于人類智能類型上的差異,職業核心能力的獲得需要在活動過程中和特定的情景中培養和體現出來,通過行動過程,使學生的手、腦、身、心等各個器官同時調動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行動導向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該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行為的指導者和咨詢師。教學方法上使用了整套可以單項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一個收集信息、制訂計劃、做出決策、執行計劃、檢查、評估6個環節組成的行動模式。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積極的行動、思考、交流中,不僅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了對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而且培養了其動手能力、批判思維能力等關鍵能力,挖掘了個人的創造潛能,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注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提升關鍵能力
人文的內涵是:(1)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2)強調以人為主體,尊重人的價值,關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觀念。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它反映著以人的自身發展為中心的社會需求和價值取向,不僅表現在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還表現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民族精神、改善思維方式、增強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是每個高職生必備的素質,是提升關鍵能力的重要途徑。首先,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其次,通過專門的基礎學科如職業道德課、音樂、體育課等培養起人文素質。最后,利用學科特點培養人文素質。
5.完善評價體系,體現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目標
人類的任何活動是否完成,完成的質量如何,都需要一定的評價標準去衡量,評價可以簡單地定義為對某一事物的價值的評判,是對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程度的判斷。傳統的評價方式單一,一般是通過一份答卷就可定奪一切,這樣的評價方式重理論、輕實踐,不利于關鍵能力的培養。而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與市場需要、具備高級技能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其特性決定其評價應該注重實踐,既有利于學生獲得足夠的專業技能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可持續性發展、樹立終身教育的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評價方式上要采取基于“能力本位”的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既對專業技能熟練程度進行評價,又對職業道德、個人人品、崗位適應能力、應變能力等進行評價;評價可以是個人自評也可以是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企業和學生之間等的評價。評價的標準以社會和企業對用人的要求為依據,凸顯本校的特色。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韓毅、李放.KAQ模式:面向21世紀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J].教育與職業,1999(11)
[3]童山東.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4]秦秋田、單鳳儒.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應用為導向”的辦學理念[N].光明日報,2006.4.14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