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眾多課程中,思想品德教學以其特有的人文性,對學生培養健康積極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也要充分考慮課程設計的趣味性與普及性,講究教育教學的方式與方法,引入情境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在輕松且生動的氛圍中將思想品德建設融入自我建設的培養中。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思想品德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5-0081-01
一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品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響,使其具備健康人格的活動。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識的授予,更要塑造受教育者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包括強健的體魄、較強的學習能力、積極的情緒以及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等。在學生的世界觀還沒有完全成熟時品德教育將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可幫助其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必要性
由于初中時期學生心理發育的重要性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文性、思想性,所以決定了品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品德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中涉及大量的人文信息,在教學過程中,更有利于品德教育的開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學生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功能的具體體現
在教育教學中,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中教師向學生教授專業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等知識。單一的理論知識使學生感到乏味,相對陳舊的理論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步伐,所以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成效不顯著。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將知識與品德教育理念相結合,使用情境教學的模式,以思想品德教學的三個特征為重點,將使開展品德教育事半功倍。
三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運用
情境教學的應用,使傳統教學模式向人性化教學模式轉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產生興趣,理解得更透徹。
1.通過情境教學法的方式,引入社會熱點問題
現代的思想品德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品德教育的閃光點,有的意在抒發作者的愛國情感,其中描寫了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有的歌頌親情,有的歌頌友情。不僅有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更有做人的準則。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是讓學生在反復誦讀、適時比較、分析解讀中,體會人物內心,逐漸強化其思想的閃光點;而情境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教學內容以外,多參考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使學生在自己的思想中,對人生、社會引發更多地思考,積極探尋問題的內在含義和社會影響。
2.網絡情境教學法
單純的角色扮演等對于初中學生來講,可能無法自然地實現。課外活動是課堂教育的延伸,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品德教育不能僅僅停留于課堂。把信念和行為方式具體內化的有效方法是生活實踐,只有不斷的實踐才能形成穩定的人格。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發達,課外活動的形式已經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如學生對于一些自我情感的表達與分享,借助互聯網平臺可以得到抒發與支持。
溝通與分享更直接,給學生創造了理想的輸出平臺。初中階段的學生,性格尚未完全定型,比較害羞與敏感,很多情緒都不敢或不愿與人面對面交流。而在網絡分享中卻可以較容易地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得到他人的支持與共鳴,化解消極的因素,引導至正確的方向。
互聯網可以塑造一個虛擬的人物效果,當討論一個事件的時候,披著“馬甲”的學生更容易投入到角色中,感受這個角色的內心世界,發表自己的看法,最終從中領悟。
3.課堂情境教學法
適合課堂中的情境教學法:(1)榜樣的力量,請榜樣做事跡報告,引發學生的共鳴;(2)課內游戲,設計一些小游戲,激發學生興趣,寓教于樂,在輕松中讓學生感悟游戲的意義;(3)角色扮演,將一些有意義的人與事,排練成小話劇,由學生親自演出,加強他們對于事件的看法,讓學生參與其中;(4)詩歌朗誦、音樂欣賞等,在人文環境中,給出積極的結果。
四 課堂效果
利用情景教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注學生的行為、思想、情感,并聯系實際分析其形成的社會因素,隨著討論與思考的深入,啟迪學生在人格完善上的自覺性,完成自我醒悟、自我選擇、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環。
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學生的是非觀在社會熱點問題中的判斷有了明顯的提高,減少了人云亦云,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與方法甄別是非曲直,達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意義。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時期由于學生的人格在逐漸的形成,而思想品德教學又有其獨特的人文特點,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學能夠特別注重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對學生將來的品格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順應了教育改革的策略,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為培養品德高尚的人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春興.現代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