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語文教學,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培養高中生的閱讀與寫作技巧,并結合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高中閱讀寫作技巧步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5-0097-01
閱讀和寫作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更多來源于閱讀和生活。胸無點墨,怎能下筆成文?所以,寫好作文的秘訣之一便是多讀。經常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豐富語匯,還能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如何將“讀”與“寫”緊密地聯系起來呢?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蚨獜呐囵B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入手,撥動他們愛好作文的心弦。
一 開源拓流,誘發興趣
閱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環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讀書,比如辦好圖書室、圖書角;幫助學生選訂一份好的報刊;多留些自由支配時間讓學生讀書、看報。無論是觀察生活,還是閱讀,都要讓學生用筆記本把所搜集的材料記下來,把優美的詞句摘錄下來。記,就是積累、就是儲存。在引導學生積累材料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掌握語言表達規律。對于那些好文章,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他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學語言、學思維,在頭腦中積累材料、積累知識,在多讀中求理解、在多讀中學表達。正如古人所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二 關注生活,博采眾長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笨梢姀V泛閱讀的重要性。教師應當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每天寫日記,可寫身邊的人或事,也可摘錄一些名言警句、優美的段落,或介紹一部生動有趣的影視劇作,規定每月讀一本優秀期刊,每個假期讀兩本名著,如學了《美猴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后,建議學生讀吳承恩的《西游記》和施耐庵的《水滸傳》,讓他們領略作者刻畫人物的手法以及反映社會生活的方法。
三 引導學生認識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視野就會開闊,素材就會積累得更多,學生在寫作時才會游刃有余,運用自如。如果沒有閱讀過程的知識積累,寫作豈不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讀寫不分家”是語文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共識,只是隨著語文學科體系進步改革,多角度地開辟了新的讀寫天地,拓寬了小學生的閱讀空間和寫作空間。閱讀與寫作并進,讓學生邊讀邊品,邊練邊悟,邊悟邊寫,既激發閱讀興趣,積累語言材料,熟悉寫作文體,明確謀篇布局,懂得切詞造句,又提高了閱讀能力,同時更提高了寫作水平,實現讀寫整體推進。
四 課堂教學與平常積累相結合
平時多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豐富學生作文的內容,這需要平常多積累。除了學生課外的積累,老師的寫作指點也非常重要。
每個人的作文基礎都不一樣,這些不是短時間能積累起來的,但還是可以掌握一些訣竅,所以教師在作文課上要盡可能地教授學生一些寫作的方法和技巧。開頭和結尾很重要,同一文體也有很多種好的開頭方式,教師可以歸納幾種典型開頭給學生做參考,現在網上有很多現成的開頭,都很有文采,教師可以印發給學生們。文章的結尾同樣重要,它可以起到畫龍點睛或提升主題的作用,應該引起學生的充分重視。老師同樣可以傳授幾種好的結尾方式供學生學習。雖然說文無定式,但優秀的作文都有很多相似之處,教師可以歸納出來傳授給學生,這樣寫作教學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字的書寫很重要,因為是第一印象分,所以會影響作文成績,也要引起學生重視。
總之,只有“行萬里路”——廣泛深入生活,只有“讀完卷書”——博采眾長,才能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在教學中,教師們應該教學思路靈活,關注學生個體發展,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語文的認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閱讀,從而激活語文學習,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