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互動式的動態語言實踐,是聽話、說話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口語交際的教學任務是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那么針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筆者就此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 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1.要讓學生有正確的傾聽姿勢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培養良好的傾聽姿勢是非常重要的,這將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學習。開始時,老師就要明確告訴學生:在課堂上,當聽老師和同學說話時要做到眼睛看著說話的對方,集中注意力聽明白對方的話,不插嘴說話,直到耐心地聽對方把話說完。
2.充當評論員,適當給予表揚
老師對于學生能否認真傾聽,最有效的反饋方法之一就是讓學生充當“小小評論員”,這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時,當學生說完一段話時,當學生讀完課文時……我就會請學生來評價,“你對于他(她)的回答有什么看法?”之后,老師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你聽得真仔細”,“你真是一位小小評論家”,“你的評價真出色”,“你把老師想說的話都說了,真了不起”……
二 消除膽怯心理,調動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積極性
低年級的學生大多膽小、聲音輕,表達不規范,怕說錯話,怕老師批評,怕被笑話。許多同學在訓練中既想說又不敢說,或說不清楚。針對這些情況,教師首先要建立民主的課堂氛圍,消除他們的膽怯心理,鼓勵他們大膽說話。如可以先讓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以后再上臺說話;說不出或不確切的,教師要和藹可親地鼓勵他們,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對于學生聲音小,教師不要總說“大聲點”,而要側耳傾聽,及時肯定對的,糾正錯的,而后鼓勵他(她)“說得真好,要是聲音大點就更好了”。還可以舉行“比一比誰的態度最積極”、“誰的聲音最響亮”等活動,表揚帶頭的,鼓勵緊跟的,調動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積極性。
三 精心創設交際情境,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生動逼真的情境,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的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表達的強烈欲望。要通過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激發口語交際的熱情。教師要用富有感染性的語言為學生創設情感畫面,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鳴點,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礎上做到言之有情。
1.配樂描述
如在教學《找春天》時,我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通過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把學生引入流水潺潺、綠草如茵、花紅柳綠、百鳥歡歌的春景中,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引發其口語交際的欲望。
2.講述故事
如教學《皮球掉進了池塘》時,我抓住兒童喜歡故事的特點,先形象地講述《撈月亮》的故事,打動學生的心弦,然后導入新課,比一比誰能用最好、最妙的語言,把“撈皮球”這幅圖講出來,喚起了學生躍躍欲試的情態。
四 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1.看圖說話
現行的新教材每一篇課文都配置了一幅幅與課文內容息息相關的精美圖畫,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圖畫,喚起學生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如教學《我該怎么辦》時,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注意畫面的內容,再想一想,圖上畫的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們分別在干什么?小男孩遇到了什么事?他該怎么辦?由此啟發學生注意畫面上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然后讓學生個人自述、同桌互述、小組互說、班上介紹,最后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想想假如自己遇到類似的情況,該怎么辦?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并把想出的辦法說給同學們聽。實踐證明,看圖說話是促進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
2.分角色表演
低年級語文課文主要以小故事形式為主,這些小故事也是能表演的。表演既能滿足低年級學生好表現的天性,又能鍛煉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一舉兩得。如教學《小白兔和小灰兔》,我帶領學生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然后讓學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小白兔、小灰兔和老山羊頭飾,三人一組分角色進行表演。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口語表達的大門立刻被打開,在生動活潑的表演形式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提高。
3.續編故事
續編故事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續編故事來進行口語交際。如《坐井觀天》教學結束時,我讓學生說說青蛙跳出水井會有什么樣的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展開想象編出了各種各樣的結果,還說出了保護青蛙、保護環境等語句,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學生真是編故事的天才??!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