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英語在初中教學體系中的地位相當重要,尤其是詞匯學習。但英語詞匯學習卻是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難題。特別是在農村中學,學生底子薄、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不佳,詞匯構成了農村初中生學習英語的最大困難,令很多學生望而生畏。傳統英語教學流程是先教詞匯,后短語,最后是課文和讓學生題型練習。教師講授詞匯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師講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時間一久,學生便毫無興趣,最終導致英語成績的下滑。本文結合筆者在農村初中的英語教學實踐,談談農村初中英語詞匯的有效教學。
一 將詞匯教學融入口語教學與寫作練習中
農村學生缺乏英語詞匯的學習環境,除了在課堂上,課后生活中絕大部分學生很少甚至根本接觸不到英語詞匯的學習環境。因而,教師應該抓住一切可給他們創造英語詞匯學習環境的機會。詞匯學習需要一個較好的教學情境,要在教學情境中把詞匯融合到課堂上的口語教學以及課余的寫作練習中。在課堂的口語練習中,新詞出現的頻率比較高,但實際上有些詞匯新課標里并不要求掌握。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通過在課堂口語教學中的反復強化練習;運用不同的語境、不同的場合,讓新詞反復出現,讓學生們對新詞能有一個鮮明的印象和理解。在課后的寫作練習中,教師可根據新學詞匯向學生布置編造情景對話或是小作文的寫作練習,進一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教師通過課堂口語教學和課余的寫作練習,以達到“讓詞匯學習變成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教學目的,而不是“死記硬背”。以多種方式呈現詞匯,才能有效地提高農村初中生對詞匯的運用能力。
二 語義場理論的實際運用
語義場理論是語義學的主要理論。語義場是具有某種共同或相近語義的語言單位構成的一個集,即一個聚合或一個組合。詞語的意義不是孤零零地存在于詞匯系統中,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某些詞在一個共同概念或核心詞匯的支配下,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語義場,形成記憶中的詞匯結合。只要記起來其中一個詞匯,就會聯想到其他的詞匯,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教會學生進行聯想,并能找到主題詞和核心詞。以農村學生們較為熟悉的“趕集”為例,語義場是一個鎮上較大的集市,集市上的“人”并不是孤零零地存在,必須有十里八鄉的人們過來聚在一起,有規模地把同類的“物品”放在同一的地點,人們才能快速有效地進行“交易”。
根據這一觀點,教師可以為農村學生們創造豐富多彩的思維畫面,圍繞話題進行情景對話,開展小組活動,讓學生有能力找到主題詞和核心詞,在聽說讀寫的重點詞匯強化練習中鞏固提升詞匯的學習。把詞匯學習由“死記”變為“巧記”。
三 詞匯意義的直觀化、可視化
教師在授課時遇到一些抽象難懂的詞匯,這時如果要求本來就基礎弱、眼界相對狹小的農村學生們來深刻理解和領會其意義就會比較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盡量利用一些現有的教學設施,將抽象詞匯直觀化、形象化。如在講解run,eat,sleep等動詞時,教師可以利用現階段熱播的動畫片《熊出沒》里的角色,讓熊大、熊二、光頭強分別做出這一系列動作,讓學生們通過這種簡單易懂的畫面,直接明白單詞的意義,而不需要強記。這樣的畫面簡單易懂,形象直觀,學生們在觀看的同時會很容易記住三個詞匯的含義及其區別。
四 學習詞匯要有策略
在初中英語詞匯學習階段,加深學生對英語詞匯的理解和認識是整個初中英語學習階段非常重要的步驟,可以讓學生們對英語詞匯的記憶得到很好的鞏固,變成自己真正儲存的知識,做到對詞匯的靈活運用,從而形成理解、記憶、運用的完整過程。學生為了很好地完成一些具體的詞匯學習任務,就需要使用一些學習輔助工具和運用一些學習方法。而農村的學生因為條件所限,學習輔助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充分地利用通過瀏覽資料和對課文摘要的擬寫、對重點句型的查閱、對重要詞義的猜測以及根據上下文的語境進行聯想等方法策略,幫助初中學生進行單詞記憶。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可以通過造句來實現對單詞的運用,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加熟悉和掌握單詞。這種策略在語文學習中也時常運用,這是學習所有語言學科的通用策略。還可以利用農村現有的教材、課外讀物,還有網絡平臺來讓農村初中學生接觸更多詞匯與語境,從而讓農村初中學生的詞匯學習更加有計劃、更為明確。
五 善用課本,解讀詞匯
農村學校雖然設備不足,學生的英語語境不夠,但英語課文是整個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載體,也是每位學生都具備的。現階段的課本設計,尤為重視聽與說的練習,與真實的生活場景息息相關,課文本身反應出了真實的立體的英語語境。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課文時,應當多設計突顯核心詞匯的主問題,讓學生根據課文的語境,來猜測詞匯的意義,從而提高對課文的理解度。要利用有限的資源為農村初中生創造盡可能多的英語語境。在閱讀和理解課文的過程中,要以學習新單詞在課文中的所占意義為主,閱讀后再進行比較、歸納、總結。教師要利用課文語境,通過問答辯論、單詞填空、復述造句、縮寫改寫等形式讓學生重溫課文內容。另外,教師還可以整合單元教材,挖掘有價值的材料,對單元的重難點的詞匯進行學習。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農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吃苦肯學的特點以及對英語課本和英語詞典的運用,進行詞匯的深入學習。
六 巧用“競爭”
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兩個很突出的特點:競爭意識和表現欲望。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通過一些不同形式的詞匯比賽,以此來激發農村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讓學生有效地識記詞匯。如“詞語接龍”和中文里的成語接龍較為相似,上一個單詞的末尾字母,必須是下一個單詞的首字母。教師可安排一些和農村初中學生
的實際情況相關,與農村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環境掛鉤的詞匯進行接龍游戲。以這樣的游戲方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他們保持對英語單詞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日常的農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根據農村孩子的特點和生活環境來對學生進行英語詞匯的教學。在英語詞匯授課中,農村初中英語教師不能拘泥于一種教學方法,要深入研究和不斷地優化教學方法,積極開展一些行之有效的英語詞匯學習活動,創設適合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情境,尊重農村初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要是適合農村初中學生的詞匯教學方法都可以加以利用,目的是提高學生詞匯運用能力。我們要將英語詞匯的學習由傳統的單調枯燥變成豐富多彩的快樂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王鳳英.語義場理論和篇章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9)
[2]俞碧芳.基于記憶理論的詞匯教學策略初探[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0(1)
[3]潘云梅、段相萍、金敏子等.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詞匯處理:循環與提升(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4]王芳.主題詞匯教學法——閱讀前詞匯教學新思路[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2(8)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