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往傳統的數學作業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目前數學教育教學的需求。因此,本文對如何優化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進行分析,從貼近生活、注重多樣、尋求差異、追求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優化設計數學作業的科學方案,以期提升小學數學教育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優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5-0128-01
當前,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傳統,因此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設計內容較為枯燥、無趣,往往文本類的習題占據了作業設計的主流,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不高,作業完成的質量也較差,達不到落實和鞏固知識的效果,針對這一現狀,本文提出了以下幾個優化策略。
一 數學作業的布置要貼近生活,充滿趣味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按照學生的興趣選擇素材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對數學作業進行設計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作業設計要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盡量充滿趣味,從而開拓學生的學習空間,加強學習和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作業設計更有趣,學生的解題熱情就更高,在數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鞏固,良性循環得以形成,使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提升。在引導學生背誦九九乘法表時,如設計一套“數人數”的作業題,1輛汽車可以坐5個人,2輛汽車可以坐10個人,3輛汽車可以坐15個人……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記憶其中的規律,掌握乘法口訣的應用。在學習加減乘除法時,通過玩21點等游戲,有利于學生在趣味性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提高。
二 提升數學作業設計的多樣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應當注重滿足兒童的探究需求,要充分挖掘學生數學學習的潛能,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轉變作業布置的思路,變統一、單調的數學作業設計為多種類型內容豐富的新型作業設計模式。多樣性的作業設計主要包括自主選擇性作業、操作性作業、趣味表演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自主選擇性作業中,教師可以布置多道題目供學生選擇,這種作業設計的優勢在于能滿足學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操作性作業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和體驗的方式來完成。趣味表演性作業可以要求學生將當天所學的數學知識通過表演的方式復述給家長聽,從而完成對數學知識的鞏固。實踐性作業則要求學生以社會調查和現場觀察等方式,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將機械的數學題目轉變為立體的、生活的數學實踐。如在學習統計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在大街上統計路人的年齡和身高,分析年齡與身高之間的聯系,從而鍛煉學生膽量,滿足學生探索的需求,從而豐富學生的體驗,挖掘學生數學學習的潛能,還可以分析學生的水平差異和能力傾向,從而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利于數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三 注重數學作業設計的差異性
“期望理論”的相關內容顯示,對于難度較高的題目,后進生往往缺乏探究的熱情,會導致學生疲勞度增加、心理壓力增大,而優等生往往較為輕視難度較低的題目,覺得這類題目過于簡單沒有探索的必要。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也應當注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從全面宏觀的角度把握作業設計。如教師可以按照題目的難度將作業設計分成難、中、易三個類型,對于難度在“中”和“易”區域的題目,要求所有學生必做,對于難度較高的題目,要求學生選做,這樣有利于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的活動中。通過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可以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需求,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四 注重數學作業設計的合作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水平的不斷進步,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作業設計時也應當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按小組對學生進行劃分,在布置作業時,允許學生進行組內合作學習,對解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合作探討,互幫互助。在合作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如在學習“量一量,找規律”后,要求學生自主分組,測量周邊的物體,學生分別扮演測量者、記錄者、總結者、計算者的角色。通過合作與交流來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五 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發現,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提高與科學的作業設計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盡管目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方面還存在著作業設計單一等問題,因此本文從注重數學作業設計的合理性、合作性、差異性、生活性提出了優化的策略,以提高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能力,從而為祖國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崔倩倩.自主性小學數學作業“后設計”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2]張波.作業的“老話新說”——淺談小學數學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4)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