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農村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特別是農村留守學生教育問題,已成為一個大家關心的社會問題,如何展開班主任德育工作,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和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戰略,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質量、國民的教育水平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隨著城市化的拓展,城鄉差距也在拉大,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來到城市尋找工作機會,而把子女留在農村老家,或由家中老人撫養或是寄養他人,于是農村出現了一個特定群體——留守少年兒童。據統計我縣現在有將近18萬的農民在外務工,而我縣現今留守少年兒童超過了3萬,占這一人群的80%以上。那么作為一名農村留守學生的教育者,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現就鄉鎮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與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談幾點思考。
一 留守學生問題的現狀
所謂的留守少兒,他們在社會上屬于弱勢群體,由于長時間不能和父母雙方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和他們一起生活的那些農村的寄養人,又大多是文化層次低的老人,在這些少兒的家庭教育中、加上社會環境的影響,就使得留守少兒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第一,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他們成績比較差,普遍具有厭學情緒。主要是由于與他們一起生活的家中老人多缺乏文化、更是忙于家務勞動,無法督促、幫助他們學習,大多是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導致他們普遍出現學習困難以至厭學。
第二,輟學現象嚴重并且帶來社會治安問題。這些兒童從小學升入初中后,由于各種原因學習基礎薄弱,對學習缺乏興趣和信心,監護人管理不到位,使這些學生難于融入新的學習生活,部分學生極易產生輟學念頭,或選擇跟隨父母到城市務工,或是閑在農村家中。輟學生由于缺乏學校的統一管理和教育,免不了受到社會上不良習氣的影響,加之思想不成熟,個別學生甚至染上賭博、吸毒等不良習慣,社會治安一系列問題就會產生。
第三,性格產生缺陷。由于長時間缺乏父母親的親情呵護和管理上的缺失,這些學生在性格上往往有極端的一面,普遍存在缺乏自信、自閉,或是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嚴重等現象。如在一次家長會上,一個正在參加班級家庭會議的老奶奶將自己孫女經常欺騙家長拿錢去亂花的事情,
說給班主任及參與家長會的其他家長聽時,守在走廊上旁聽的孫女突然沖進教室里,當著大家的面,惡狠狠地往自己奶奶臉上拍了一掌,然后憤憤地離開了教室,弄得在場的班主任不知所措。因此,這樣的學生在性格上存在著缺陷,這些行為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第四,價值觀扭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這一點誰都無法替代,因為他們之間有著天然無法割舍的血緣關系,以及親情關系。那么寄養在農村老家的這些留守孩子,由于沒有得到第一監護人應該承擔的教養責任,他們在倫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存在缺陷,特別是部分父母因長期在外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而產生內疚感,往往采用“物質+放任”的方式進行補償,零花錢數量的增加、自由度的提高,孩子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并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的滋生。如有些學生在學校食堂里吃飯時,沒有按指定的位置倒剩余飯菜,而直接把剩飯菜倒在吃飯桌子上,對此食堂工人很有意見。這些無理、粗暴的行為是性格缺陷、價值觀扭曲導致的直接表現,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對農村社會和諧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 留守問題產生的原因
隨著我國經濟的崛起,城鄉二元體制等眾多因素是導致留守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
第一,從國家體制看,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是經濟結構上的差異,直接導致城鄉差距拉大,廣大農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紛紛從農村來到城市打工。
第二,從社會方面看,廣大社會對留守孩子關心程度不高,雖然建立了一些社會基金會、專用資金等,但僅限于物質幫助,沒有上升到在精神的層面上關注留守孩子。
第三,從家庭方面看,留守農村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如有些一個老人承擔了幾個孩子的監護責任,加上年事已高、能力有限,對孩子在教育方式上多采取簡單、放任的形式,教育內容缺乏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其父母更是長期沒有做到照顧和教育好子女的責任,大多父母選擇從物質上的彌補方式,這樣一來容易養成孩子大手花錢的習慣,錯誤認為打工掙錢容易,學習不好可到城市務工掙錢的思想,因而這些孩子輟學現象嚴重。
第四,從學校方面看,我們縣現在的鄉鎮農村學校80%以上是留守學生,學校的軟硬條件還沒有跟得上,體現在管理問題、教育問題等方面,特別是在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也缺乏專業的心理教育老師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 留守問題解決措施
從各種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都對此都應負有一定的責任。
作為政府應從體制上對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些體制做出調整,加大財政投入,出臺具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來解決孩子就近入學的問題,使打工子女享受在教育方面與城里孩子同等的條件。當然值得欣喜的是,2013年6月份,國務院召開會議,討論并出臺了關于取消部分中小城市城鄉二元戶口的限制試行,讓農村戶口的農民工可以落戶城市戶口,以解決他們子女隨遷就讀問題。
作為家庭方面,首先要轉變家庭教育理念,處理好打工與子女教育的關系。
作為社會方面,要關注留守少兒問題,為這一弱勢群體的健康成長開辟一片新天地。不僅在物質上幫助他們,更在思想、心理上進行幫助,全社會、社會團體、心理咨詢方面的志愿者都來關注、關心和幫助孩子們。
作為學校方面,應拓展教育空間,豐富教育方式,對留守學生重點開展德育教育。如我校每個學期都邀請司法部門、公安機關的領導干部到我校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道德觀和法制觀念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 鄉鎮基層教育部門,學校直接承擔著對留守學生的德育等方面的教育工作
特別是作為直接面對這些留守生的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初中班主任應如何對留守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班主任要強化班級的思想道德文化管理,把德育工作放在留守問題的重中之重,研究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加強德育工作。農村中學受條件限制,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教師,本校的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方面的培訓,如召開全校性的或班級的女生會議,讓女生輔導員給學生講課,通過分類教育,能最大限度地相互溝通,建立她們的自尊心,讓她們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公平對待的情感得以展現。
第二,加強校園文化體育活動建設,豐富德育手段。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文化生活,具有思想導向、情感陶冶、規范約束的功能。班主任要積極配合學校,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來加強對留守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傳統美德的教育。比如,班主任組織留守學生參加校園廣播投稿、參加校報比賽、觀看相關影視、課外主題活動、班級籃球賽等活動,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勇敢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對留守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三,班主任要在德育教育中貫穿“愛”的主題。愛是一種巨大的改造力量,它能使冰化水、頑石變玉。班主任只要真誠地奉獻出自己無私的愛,誠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彼此尊重、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就能消除留守孩子對老師的戒備心理和逆反心理,就能發現留守學生的閃光點,點燃他們心靈的星星之火。班主任要時常深入留守學生當中,和他們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深入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留守學生生病了,班主任幫他找藥,或是送醫院治療。時常拿出自己的手機讓留守學生同他們的父母親保持聯系與溝通,班主任建立良好通暢的與留守學生父母親的聯系渠道,經常匯報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通過班主任工作,幫助恢復或建立留守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自覺地、刻苦地學習。
我國是一個農業人口比例較大的國家,農民進城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城市化、市場化的必然產物,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農村留守孩子也將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他們是一個受教育的弱勢群體,數量大,問題凸顯。班主任應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討德育教育方法,摸索教育規律,并努力爭取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面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讓留守孩子同樣沐浴在愛的陽光里,愉快地接受教育,健康地成長。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