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也越來越社會化,職業學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強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無疑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誠信現狀出發,分析了其誠信缺失的原因,并探索了加強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職生學生誠信現狀分析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5-0167-02
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一線職工的需求量與日俱增,職業教育對社會的影響愈為凸顯。作為培養中高級技能人才的中等職業學校,學校教育即是職業教育,學校擔負著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任務,這些人才不僅僅是知識技能上的優秀者,同時也是良好職業道德品質的兼備者,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及國家建設的根本。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中職教育,各種扶持免費政策使得中職學校的學生人數不斷攀升。由于中職學生生源質量相對較差,學生無論是文化課成績還是在思想品德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而在當前,誠信問題更為突出。
一 中職生的誠信缺失現狀
1.學習上的誠信缺失
學習上的誠信缺失主要體現在,如曠課早退、抄襲作業、考試舞弊等方面。據有關中職生考試誠信問題的調查顯示,在考試過程中有作弊行為的占36.47%,經常或偶爾抄襲他人作業或報告者占89.79%。
2.交往上的誠信缺失
據調查,在交往過程中,被調查的中職生中偶爾會說謊的學生占69.8%,常常會說謊的學生占22.1%。不少學生時間觀念淡薄,上課遲到、面試缺席,為達目的欺騙朋友、家人等,出現人際溝通困難等問題。
3.經濟上的誠信缺失
近年來,國家大力資助中職學生,如國家助學金、教育獎學金等,種類繁多,數額較大。為了獲得資金資助資格,一些同學謊報家庭情況、家庭經濟收入,弄虛作假。有的同學理財觀念缺乏,日常消費揮霍無度,經常利用各種借口向家人、同學借錢,然后再以各種理由不按時還錢,有的索性不還。
4.就業上的誠信缺失
為得到一份自己認為理想的工作,不少學生夸大編寫自己的簡歷,編造自己未曾有過的工作經歷、曾任學生干部經歷,擅自修改學習成績,偽造學歷證書等。
5.網絡上的誠信缺失
如今,網絡已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包括學習、游戲、交友等。在這個虛擬的網絡空間里,遵守道德,誠實守信,顯得尤其重要。但一些學生,私自盜看他人的電子信件、在網絡上發布一些虛假消息等,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網絡秩序,也給他人造成了困擾和傷害。
二 中職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中職學生的誠信缺失,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來源于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面。
1.社會環境
在當前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的大潮影響下,當代的中職生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熏陶的同時,也會不同程度地受到社會新理念、新文化的影響。對于某些企業和社會團體來說,追求最大價值的經濟利益是他們的最終目的,這種不健康的思想引導出大量不誠信的現象,并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社會環境中。此外,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外國的文化、價值理念等方面,逐漸滲透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乃至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學生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日趨多元化,以至于有部分中職生錯誤地認為,不誠信的行為可以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甚至可以成為一種便捷有利的謀生手段。這些錯誤的認識,對中職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使學生的人格扭曲,誤入歧途。
2.家庭教育
在影響中職生誠信缺失的因素中,家庭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因為一個人所處的家庭環境,會對一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產生重要影響。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中職生的思想意識,影響其對誠信的態度。有的家庭教育重視學習成績,忽略德育教育,有的家庭強調功利,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不以為然。還有的學生家長不能以身作則,在自己孩子面前也時有不誠信的舉動,這些都是導致部分學生出現誠信危機的原因。
3.學校教育
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良好的學校文明道德建設對中職生的誠信教育有著巨大的影響。但目前,不少中職學校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不夠重視,在一些相關的德育教育制度等環節上存在不足,影響學生良好誠信道德的形成。有些中職學校重視學生技能的訓練,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不夠重視,學校的德育工作只限于形式。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單一,內容脫離實際,缺少道德實踐。許多中職學生對學校德育教育的理解僅停留在表層上,理解不到其本質,難以樹立信念,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部分中職學校的德育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缺乏檢查和監督,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不能得以維持與改進。
三 中職生誠信教育的對策研究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誠信即是人的立身修養之本,也是人際交往的道德準則。采取有效途徑,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發揮教師誠信典范的帶頭作用
作為教師應以身作則,為學生們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
要清楚地認識到誠信文化實際上是一種育人氛圍,利用一切機會來培養中職學生們的誠信素質。要特別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自身的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統一。作為教師不但要用自身的知識和才能來教導學生、感召學生,而且應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啟迪學生。盡量引導學生自覺地對誠信進行學習與思考,使誠信教育的要求能夠內化為自覺行動。學校也要下大力氣配合開展師德教育活動,使中職教師們真正地做到為人師表,起到表率作用。
2.營造誠信校園氛圍
在校園內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活動,寓誠信于活動中。一般來說,中職學生們都是比較喜歡活動的,學校方面應當要利用這一特點,及時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活動,真正把誠信教育實現寓教于樂,例如在班級中可以組織以誠信作為主題的班會課,可以開展誠信教育的專家講座,也可以開展誠信與反誠信問題的討論,組織學生觀看有誠信教育意義的影視作品或者視頻,另外,還可進行誠信征文比賽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誠信教育的效果。倘若在校園內能夠真正營造誠信做人、做事的良好氛圍,中職學生們必然能在這些活動中逐漸懂得誠信,進而能自覺地將誠信運用到自身的生活和學習中。
3.使誠信教育滲入到各個學科
學校方面應對學生的誠信教育高度重視,不僅是德育課程要有效結合教學內容,將誠信人物和誠信故事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真實地感受文化熏陶,以此培養學生的誠實守信品質,而且專業課、實訓課等也要培養學生自身的嚴謹作風以及求真務實精神,為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誠信基礎。各任課教師和班主任要經常教育學生,無論是在任何地方都要要求自己做到誠信,當看到不誠信的現象更應及時制止,使學生真正樹立“有信用者為榮”的道德觀念。
4.為誠信建檔,在校園內建立誠信評估機制
信用如果能夠建立在制度之上,將會發揮很好的作用。在中職學校應當要建立起學生個人的信用評價機制,定期考查學生們在校期間的信用情況,及時準確地進行記錄和反饋,以指導學生的誠信行為,以此也能促進學生的誠信習慣養成。當學生畢業以后,這份誠信檔案將會和學生的人事檔案一同轉交用人單位,進而將學生的誠信紀錄延伸到社會之中。這樣會使學生時刻留意自身的行為,認真努力做誠信的事,爭取得到好的誠信記錄,提升自己的誠信度。
社會需要誠信品質,作為社會大家庭的一員,中職學校的學生更需要具備誠信品質,這不僅需要中職學校教育工作者嘔心瀝血的栽培,也需要國家社會的關注與幫助,更需要家庭力量的配合與支持,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全面提高我國職業勞動者的素質。
參考文獻
[1]鄧江霞.誠信缺失的道德教育與制度建設[J].廣州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4)
[2]汪鳳炎.中國傳統德育心理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徐雅芬.誠信的內涵和機制的建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3(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