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政務運用網絡這個特點使得其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這時監督機制也能較有效地發揮作用,這有利于實施及時監督,立法機關、司法機關以及社會的監督作用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本文就電子政務發展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影響電子政務發展的因素,以及如何構建簡單的發展模型。
【關鍵詞】電子政務發展模型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5-0180-02
一 電子政務的發展階段
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從1997年的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發展至今,基本的發展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政府機關在互聯網上建立網站,向公眾提供政府部門的基本信息,即“政府上網工程”。第一階段的工作集中在網絡接入和簡單的信息發布上,旨在為下一步的電子政務建設打好基礎。因此網絡應用基礎平臺的建設是這一階段的首要內容,很多基礎性平臺的建設工作需在此階段完成,如電子政務系統的硬件建設和軟件開發等。
第二階段是在各個政府部門建設基于數據庫的內部信息系統,使政府機構實現全面的辦公自動化,進而進行機構調整和業務流程的重組。在內部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上,可以建立機構內部的信息平臺,使部門內部的公文流轉、審批、會議安排等業務流程實現電子化。這一平臺也為將來對外的信息平臺做了準備工作。
第三個階段是最終全面建成虛擬政府,對內完善各個部門之間的網絡建設,統一數據標準,不同的政府機關之間通過網絡交互信息、下達文件和指示;對外通過網絡向社會提供信息和服務,構筑政府網絡平臺。①
簡單來說,就是以下幾個步驟:(1)政府信息網上發布;(2)政府與用戶(企業和居民)單項互動,政府主動,用戶被動;(3)政府與用戶雙向互動;(4)網上事務處理。②
二 電子政務各階段相關因素分析
在分析電子政務發展時,不僅僅要弄清楚電子政務的發展到底處于哪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還有必要弄清楚電子政務系統本身的結構中各相關因素的相互關系,只有將兩者都搞清楚,才能得到充分和全面的論證。
1.初級階段發展分析
我們不應機械地理解電子政務的發展階段,而是要依據一定時期特定的主要因素或主要矛盾劃分發展階段,在其發展的初級階段,電子政務的發展除了技術因素的變化外,技術因素與政務因素的結合和互動,以及從用戶界面的前臺系統功能變化深入到政務流程乃至政府組織本身的后臺系統,都成為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在這個階段應考慮影響電子政務系統的整個組織架構。
電子政務組織結構方面,不必要的層次環節、會務、文件等實體性活動大大減少,被網上的虛擬性活動取而代之。一方面,組織層次減少,權力控制力增強。中間層次上傳下達的功能逐漸被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所取代,管理者能更早、更全面地了解下屬的工作情況,下屬也了解了更多的與自己工作有關的信息。另一方面,業務流程也進行了必要的重整,一些不必要的環節被省略,從前無法管理的環節也被納入了業務流程。行政權力的集中程度相對下降,行政組織實現了網絡化重組。行政決策質量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加,政策執行力增強。
由于,電子政務運用網絡這個特點使得其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這時監督機制也能較有效地發揮作用,這有利于實施及時監督,立法機關、司法機關以及社會的監督作用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這就使整個電子政務系統,有序地逐漸提高、效率也逐漸提高。也就是說,當組織結構發生轉變,實現高度的精簡高效和網絡化、人性化時,那么,此時的電子政務必然會朝著一個平衡、穩定、有序、高效的方向發展。當組織結構高度集權,層次過多,部門分散時,那么電子政務會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致使電子政務就如同虛設。
2.第二階段發展分析
在電子政務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即是政府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此時對電子政務影響的主要因素是信息。因為互動的過程,就是信息相互交流的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信息總需要向政府反映,大量的信息總是分布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在以往的行政模式中,系統與外界的信息交流主要以廣播、電視、報紙、書信、電話等形式進行,這些信息的載體就可以看作是信息的主要來源。
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政府與外界的信息交流渠道增加了網絡這個重要的現代通信形式。也就是說,政府與外界的信息交流渠道變寬,信息量隨之增大。信息溝通與工作協同突破了傳統界線和范圍,信息資源的挖掘、利用和處理能力提高、政務系統內部的信息交流以及政務系統與外部環境的信息交流更為直接,信息的流失率降低。
電子政務的發展促進了政府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同時,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擁有的信息量,也成為制約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因素,這里的信息量不僅僅指傳統的相關信息來源,比如報紙、雜志、網絡等,還包括其所擁有的相關網絡技術水平。只有當這個地區所擁有的信息化能夠達到一定水平,那么電子政務的發展才能夠實現政府與用戶之間的雙向溝通,否則信息將成為電子政務發展的一個“瓶頸”。
3.最高階段發展分析
電子政務發展到最高階段時,對這一階段發展影響最大的應該從大的環境方面來考慮。因為這時的電子政務已基本發展完全,更多需要關心的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對相關電子政務系統的影響,需要電子政務能夠及時地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進行相應的反饋和完善,并最終能夠有效地解決最新出現的問題,從而實現電子政務的動態發展。
一般而言,電子政務的發展是與一定的環境相結合的,這里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這就使得電子政務與環境成為一個整體,與此同時,電子政務的基本分層和邏輯結構也是由一個一個小的相關子系統和子模塊構成的,它們之間的相互整合和協調構成了整個電子政務系統,因此,不僅從電子政務本身而言其具有整體性,與其所處環境而言也具有整體性。另外,電子政務的發展還是一個持續不斷地建設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應用技術手段改革政府管理模式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摸索、積累的整合過程。
電子政務系統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要與所處的環境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產生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以保持適應狀態,電子政務的發展在受到環境的約束和限制的同時,又通過對環境的輸出施加影響,進而造成交互影響。因此,良好的政策和技術環境有利于電子政務的發展,反之,不良的宏觀環境,不僅僅制約電子政務的發展,而且容易造成惡性循環。
三 對影響電子政務發展的因素整合
通過對電子政務發展各個階段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電子政務發展的不同階段,對電子政務發展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不同的,如電子政務的起步階段對其影響最大的是組織結構,電子政務發展階段對其影響最大的是信息環節,電子政務的最終階段對其影響最大的是環境因素。另外,電子政務發展具有動態性,我們很難分清楚電子政務發展到底處于哪個階段,更多可能是兩個階段相互重疊在一起,我們對電子政務發展階段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也僅僅是對其主要矛盾進行分析,而不是說其他矛盾就不存在了。如在起步階段,信息和環境同樣會造成對電子政務發展的影響,只是此時處于次要地位,因此在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時,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整合。
當電子政務處于起步階段時,我們將著重考慮組織結構因素對其發展的影響,而其他兩個因素:信息和環境,占的比重將會相對較少;以此類推,當電子政務處于發展階段,則注重信息對其影響,而組織結構和環境的比重小點;當電子政務處于完備階段,則注重環境方面的數據對其的影響,而組織結構和信息的比重則小點。
因此,總的來看,對電子政務發展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三個大的方面:組織結構、信息以及環境。當這個地區組織結構發生改變,實現高度的精簡高效和網絡化、人性化的時候,那么此時的電子政務必然會朝著一個平衡、穩定、有序、高效的方向發展。當組織結構高度集權、層次過多、部門分散的時候,那么電子政務會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后果會是電子政務如同虛設。當這個地區所擁有的信息化能夠達到一定水平,那么電子政務的發展才能夠實現政府與用戶之間的雙向溝通,否則信息將成為電子政務發展的一個“瓶頸”。當一個地區有良好的環境時,良好的政策和技術環境有利于電子政務的發展,反之,不良的宏觀環境,不僅會制約電子政務的發展,而且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四 構建簡單的發展模型
經過對影響電子政務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初步建立起一個與這些因素相關的關系模型。
由于電子政務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眾多的不確定因素,如有時電子政務的發展階段是交互在一起的、有時影響電子政務發展的影響因素會包含更多,而不僅僅是前面提到的那幾種。因此,在建立相關模型時,有必要進行相關的前提條件的假設。
通過前面對電子政務發展階段進行的分析,以及考慮的電子政務發展時間性,先假設電子政務的發展階段是非常明朗的,不會出現相互交織的現象,并且對其影響的因素大致包括三種:組織結構、信息、環境。我們用X來表示電子政務的發展狀態,T來表示時間變量,S來表示相關影響,F為演化函數。由此可以建立一個簡單函數關系模型XT+1=F(XT,S),這里的S包括:組織結構、信息、環境。XT+1就是T+1年的電子政務發展狀態,XT是T年的電子政務發展狀態,整個關系式表明未來一年的電子政務發展狀態,可以表示為當前年份的電子政務發展狀態與相關影響因素的一個函數關系。
當前年份的電子政務處于起步階段時,我們將著重考慮組織結構因素對其發展的影響,而其他兩個因素:信息和環境,占的比重將會小點,以此類推,當前年份電子政務處于發展階段,則注重信息對其影響,而組織結構和環境的比重小點,當前年份電子政務處于完備階段,則注重環境方面的數據對其影響,而組織結構和信息的比重則小點。
注 釋
①劉紅璐、張真繼、彭志峰.電子政務系統概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②覃征、陳俊英、王昱.電子政務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參考文獻
[1]苗東升.系統科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2]國家信息中心、中國信息協會.中國統計年鑒2008[M].北京:中國信息年鑒期刊社,2008
[3]鄧崧、孟慶國、曹平.我國貧困地區電子政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2)
[4]劉耀、謝華清.地區電子政務的發展環境分析及對策建議[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
[5]唐俊輝、朱忠澤.論區域現代化水平對電子政務發展的影響[J].圖書與情報,2006(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