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新一年的發展戰略是,一方面繼續推行公交電動化,另一方面,將以雙擎雙模動力車為主、純電動車為輔,快速打開新能源私家車市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日前如是表示。
王傳福說這番話是基于這樣一個背景,隨著霧霾加重,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未來中國成為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已是鐵板釘釘。1月27日,李克強總理考察比亞迪,外加1月9日馬凱副總理先行考察比亞迪,足以看出國家領導人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關注。2013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接近3000輛,占當年全國新能源車銷量的17%,預計今年有望實現銷量翻番。
力推差異化
在霧鎖京城、霾遍全國之時,特斯拉的到來,點燃了火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對比亞迪來說,恰是一個重要的拐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亞迪和特斯拉,恰是新能源汽車的AB面。
如今,不少人將比亞迪比喻為中國的特斯拉,這樣比喻的來源,因為雙方都是各自國度里新能源汽車的代表。其實,在技術和產品定位上,兩者有天壤之別。王傳福曾形象地比喻:特斯拉是富人的玩具,只適合小眾人群,而比亞迪不一樣,更加大眾化。這位領軍人物一語點破比亞迪和特斯拉在戰略方面的差異。
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首要目標,是做好公交電動化市場。除了國內大范圍的電動大巴需求外,比亞迪的純電動大巴K9已經出口到18個國家和地區,純電動出租車E6也出口到英國倫敦。從公共交通到私人轎車,這樣布局的一個優勢,在于借助公共資源修建充電網絡,更好地推動后續私人新能源轎車的發展。反觀特斯拉,在設立之初就一心一意打造純電動豪華汽車,無意涉足公共交通領域。顯然,比亞迪走的是大范圍普眾化路線,特斯拉走的是小范圍高端路線。
相比特斯拉,比亞迪的發展可謂困難重重。在美國,特斯拉一經上市,就迅速獲得了眾多名流的青睞;而比亞迪卻沒有這么幸運,雖有巴菲特的力挺,但第一款電動車E6推廣起來并不順利,中國式地方保護主義成了一個大難題。定位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比亞迪,迫于壓力只能在深圳老家掛著出租車牌照行駛。雖然保護政策會影響比亞迪的發展,王傳福對未來卻十分樂觀,“地方保護確實是一個問題,但隨著新的補貼政策出臺,可能將把錢直接補給企業,這樣就減少了中間環節和地方保護主義的一些阻力。”王傳福如是說。
在人們最為熟知的電動車領域,比亞迪采取了K9加E6的組合,也就是公交電動大巴加電動出租車。王傳福表示,未來中國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實現公交電動化。2014年,比亞迪將會增加新區域的投資,以開拓公交市場。這也意味著比亞迪將繼續以投資換市場的方式,敲開目標城市的大門。
駛向私家車藍海
王傳福坦言,比亞迪打開新能源汽車的另一扇門,則是私家車市場。“未來我們的私家車產品將以雙模混合動力車為主,純電動車為輔,這樣可以彌補目前國內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王傳福表示,主推雙模混合動力車是現階段比亞迪進入中國私人家庭最好的方式。這項技術將發動機和電機兩種力量相結合,具有卓越動力和更低的油耗,兼具實用性和便利性。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搭載在比亞迪“秦”上,根據測試,秦的百公里加速時間為5.9秒。
前不久,一場“秦戰列國挑戰賽”風風火火展開了,接到比亞迪在網絡下的戰書,來自四面八方的車主紛紛向比亞迪“秦”宣戰。經過30多場對戰,“秦”最終以19勝15負的戰果交上了答卷。在此之前的24天里,比亞迪的“千里尋秦”車隊已經走過了7000公里。這些活動,是比亞迪為自己的新車“秦”量身定做的獨家秀場,讓“秦”未問世就成為了焦點。不過,比亞迪此次力推的新能源汽車,并沒有延續之前的E系列電動車,而是另辟蹊徑,推出雙模混合動力車“秦”。
從E6到“秦”,比亞迪經歷的不僅僅是產品名稱的變更,更是新能源汽車模式上的變化。由于國內純電動車市場的不成熟,比亞迪對純電動汽車的堅持變得異常艱難。眼看其他企業都紛紛發展混合動力車,比亞迪也開始了對自己發展策略的思考。向來是純電動支持者的比亞迪改變了自己,首次重磅推出雙模混合動力車。從純電動到雙模混合動力,比亞迪經歷了革命性的變革。這項戰略表明在新能源車領域內,比亞迪將在個人市場推廣雙擎雙模,在公交市場推廣純電動車。
王傳福認為,雙模混合動力車是比亞迪未來的一個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秦”并不是比亞迪混合動力的收官之作。繼“秦”之后,在未來的兩年時間里,比亞迪還將陸續推出搭載其新能源最新技術成果的三模混合動力車“唐”和“漢”。比亞迪對未來表現得很有野心。
比亞迪式的覺醒
在王傳福看來,自主品牌想要在這一領域扭轉合資品牌的“鉗制”很難。眾所周知,發動機是傳統汽車最為核心的技術,和那些在燃油機領域摸爬滾打數十年的企業相比,比亞迪依然顯得稚嫩。跨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后,比亞迪曾有的電池發家的背景,有望轉化成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優勢。基于此,王傳福的戰略思路是,在傳統汽車業務上穩步推進,而新能源汽車則應該成為自主品牌趕超合資品牌的突破口。這無疑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覺醒,雖然遲了點,但為時尚不晚。
其實,覺醒者遠不止比亞迪一家。今年東風汽車公司新能源乘用車工廠計劃投產E30和E30L兩款純電動汽車;長城汽車也計劃于2014年底正式推出哈弗H7混合動力量產版車型;2015年,長安汽車將在全部乘用車上普及弱混,并逐步加強對中混和強混的研發和生產。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越來越明朗,越來越多的自主車企開始將戰略布局投注在新能源汽車上。
應該說, 比亞迪戰略之變提供了有益的啟迪。作為一個后起的車企,比亞迪,要在產能過剩、需求下滑的形勢下生存發展,必須打破常規。在這一點上,比亞迪的經驗值得借鑒。比亞迪做得最好的就是“逆向研發”,當大家都在研發傳統動力汽車時,利用自己在電子產品方面的強項,搶占先機,逆向研發電動車;在大家一股腦兒涌向電動車時,又另辟蹊徑研發混合動力、雙擎雙模車。事實終將證明,只要市場需求值得做,統統應該去做。把好質量關、像日本人那樣把事情做精細到極致,在前進的道路上逐漸形成自己的氣質,這樣,一個世界級汽車品牌的輪廓也就依稀可見了。
為了品質的提升,比亞迪收購了日本荻原模具的館林工廠。收購的目的很簡單,主要因為有日本的技術和工程師,通過這種給工人請老師的方式,學習日本的精益生產,快速提高品質。
在地方保護主義難破以及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難以提升的當下,寄望在2014年力推新能源產品的車企能否迎來春天,還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