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大體育觀理念下對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與充實,針對北方工業大學學生網球課程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在大體育觀思想指導下,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參與體育運動活動的質量有明顯的提高,學生在體育參與過程中不只是運動技術的交流與比拼,而是成為學生組織能力、交往能力、表現能力的綜合體現。
【關鍵詞】體育課程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003-02
一 關于大體育觀
大體育觀是在大教育觀的背景下提出來的,而大體育觀與原有的真義體育觀形成了“對立”,因此首先要解決對大教育觀的認識問題。大教育觀是伴隨著信息社會的出現而產生的,今天的互聯網社會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與知識,面對信息社會知識大爆炸,人們如何在大量信息與知識中選擇具有社會共性又不失個人需求的信息,成為人類面臨的新問題。大教育觀下,教育功能的融合化、整體化、社會化是現代教育的顯著特點。
大體育觀是在大教育觀下出現的一種“終身體育”的理念,強調體育功能社會化。大體育觀下,體育運動的社會化功能盡顯無疑:體育能更好地融入社會,而讓社會來檢驗體育培育人的效果。大體育觀的出現與原有的真義體育觀有了更大不同。真義體育觀更多地強調了體育的教育功能,而忽略了體育更多的功能,如社交、美學等功能。
二 北方工業大學體育課程設置現狀
經過幾十年的體育教學實踐,北方工業大學體育課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訓練體系,目前已開設有二十多門體育課程,其中有必修課、選項課、選修課程。體育教師的人員配置相對合理,體育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是體育教學工作,同時還承擔學校大型體育賽事、與外校體育聯誼、業余體育賽事的組織等工作。
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形式多樣,主要有學工辦組織的體育比賽、校團委各體育協會組織的社團活動與競賽活動、體育教研室組織的校外業余比賽、每年的田徑運動會。其中,田徑運動會是吸引全校學生最多的體育活動;學工辦組織的籃球、足球、排球比賽等也會吸引不少學生參與;團委組織的體育社團活動,因各社團人數不同,參與總人次也較多;學校的業余體育代表隊,是體育教研室教師主要參與的體育賽事,雖然人數不多,但更能代表一個項目在學校的發展狀況,因此體育比賽也是展示各校體育項目參與情況的一個舞臺。
在校團委領導下的體育社團活動是近幾年學校一直重點發展的學生團體活動。社團活動由學生自發組織、自發訓練、自發比賽,這也是學校體育工作中最能體現學生能力的方面。除個別項目有專門的體育教研室老師參與指導技術與組織外,大部分項目的組織都是由各協會會長來承擔或聘用相關項目的老師。由于沒有固定的教師參與,學生聘用的大部分是外面的兼職教師,相對不太穩定,因此在社團組織活動中往往會出現興趣有余、水平不高的現象,從長期來看這也阻礙了某一項目在學校的長期發展。
三 網球課改革實踐研究
1.北方工業大學網球運動發展評述
北方工業大學網球課程開設于2005年,至今已有近十年歷史,從進入學校課程開始,網球就一直在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網球課程開始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進入課堂的,這樣可以更好地發現網球課程能否被學生接受。從2008年開始,網球課程真正進入選項課程,這也標志著網球課程真正進入全面推廣階段,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全面地接觸這項高雅的運動。學生選項課結束后,如果對這個項目還有更高的要求,還可以進一步選擇上必修課程,這樣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學生基本能熟練掌握網球技能。
由于網球運動的特殊性,技術掌握較為困難。若要熟練掌握正手擊球、反手擊球、截擊球、發球,需要更長的周期,因此教師在網球課的課題教學中會運用絕大部分時間來進行技術技能教學,而對網球文化、網球禮儀等方面涉及較少。
網球協會有固定的教師進行指導,體育教研室派網球教師來擔任網球協會指導教師。網球教師的任務也主要是在普及網球技術方面,其他方面指導工作不多。
2.網球課程改革措施
首先教師對網球運動的起源、發展做全面介紹;教師對網球運動禮儀及原因進行分析;教師上課不再以傳統的講授技術為主,而是將技術教學融入師生互動中去;適當安排課外復習作業;教師對網球裁判法的講解,融入每次課堂,而不再是集中講解。不過分強調網球運動的健身功能,更加強調網球的交流、合作功能。
對網球協會日常活動進行指導;注重協會活動中充分發揮協會骨干成員的作用;定期多次組織協會內網球比賽交流;幫助學生聯系外校網球協會,進行交流。
3.網球課程改革后
學生上網球課積極性提高,遇到技術或規則方面的問題會積極跟教師交流溝通。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性提高,課堂內學生相互組織班內比賽,周末時間組織班級比賽交流。學生對規則裁判法的掌握系統有序。
通過網球協會平臺,與外校網球協會加強了交流合作,在校級比賽活動中參加人數逐年提高。2014年畢業的三名本科生,其中兩名考取碩士研究生。學生反映,通過網球協會的活動,組織能力提高很快、社交能力得到很好鍛煉。
4.網球課程改革為北方工業大學整體體育課程改革提供的思路
第一,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改變傳統體育課教師講授為主的思想,使學生首先對該項目發展的背景與文化有整體認識,這對學生能真正喜歡上一項運動從思想上做好了充分準備。
第二,教師充分融入學生的課外活動中去。各體育協會最好有固定的體育教師的參與指導,校團委與體育教師對各體育協會的發展與活動組織做好充分的預案。對于已經有體育教師指導的體育協會,要改變過去領導式的組織方式,變為協調性的組織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外活動組織、交往活動中的積極作用。
第三,為學生提供對外交流的機會。大體育觀下,體育的功能進一步擴大化,體育有教育功能,還有交際、美育功能。給學生創造發揮交際能力的更廣闊平臺,學生不但從技術美感來接受體育,更應該從精神美感來感受體育。
參考文獻
[1]劉志敏、丁振峰.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內容新體系的構建——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探索[J].體育與科學,2008(3):82~86
[2]龍志偉.現行體育課程模式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影響[J].教學與管理,2010(3):151~15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