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分析了歸化與異化翻譯這兩種策略在電影翻譯中的運用,認為在電影翻譯的實踐中,語言學層面上以歸化翻譯為主,而在文化交流層面上以異化翻譯為主,二者相輔相成,具體策略的選擇取決于目的語觀眾對源語文化的認知程度以及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程度等,闡述了正確翻譯策略的使用對于跨文化交際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電影翻譯 歸化翻譯 異化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97-01
作為文化形式的一種,電影是文化傳播和跨文化交際的一個很好的載體,電影翻譯以簡單直觀的方式向觀眾介紹異域文化或傳播本民族文化,使觀眾在領略異國風情的同時,感受語言交流的魅力。研究電影的翻譯,必然要著眼于如何處理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關系,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本文以2010年的美國影片《怦然心動》為例進行分析,對文化翻譯的兩種策略,即歸化與異化進行討論。
一 跨文化交際與翻譯
翻譯被看作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行為,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只要精通兩種語言,就能做好翻譯工作。實際上,精通語言只是翻譯的第一步,如果對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缺乏充分理解,很容易在翻譯過程中犯錯。翻譯時是向譯語文化靠攏,還是向源語文化靠攏,主要考慮因素是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目的語受眾的預期及接受程度。翻譯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融洽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效用。
二 歸化與異化的內涵及對跨文化交際的意義
多數情況下,翻譯以譯意為主,因為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看,翻譯的主要目的是讓讀者領會原作的意蘊。同時,“形意相隨”是對“譯意為主”的限定和補充。歸化和異化這對翻譯策略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在《譯者的隱身》中提出的。就英漢翻譯而言,英語和漢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在表達形式上存在很大差異,很多源語無法在目的語中尋找到完全與之相對應的表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追求與源語的緊密對應,就會使得譯文晦澀難懂,失去原文的美感,也達不到文化交際的目的。而歸化的翻譯策略是用符合譯入語語言習慣和文化傳統的表達進行翻譯,大量使用目的語中現成的表達方式,使目的語讀者更易理解原文。異化翻譯策略與之相反,拋開目的語的限制,將源語文化引入目的語,讓目的語讀者直面異域文化,擴大讀者的文化視野,豐富目的語文化,促進跨文化交際。
三 電影翻譯實踐中的歸化與異化處理
1.電影翻譯中的歸化處理
在2010年的美國愛情片《怦然心動》中,歸化的翻譯策略隨處可見。歸化翻譯的一大優點是能提升譯文的接受性和可讀性。對于電影翻譯而言,它的目的是讓觀眾即刻理解并能像源語觀眾那樣欣賞影片。受時間與空間的制約,翻譯必須直接而凝練,因為觀眾沒有時間來深度思考譯文的意義及其包含的文化內涵。如果譯文過于異化,會使觀眾無法理解影片,從而失去觀看興趣。而如果譯文不夠簡潔凝練,觀眾對于字幕的閱讀跟不上畫面變換的速度,則會有囫圇吞棗的感覺,影響觀眾對于影片的欣賞和理解。
2.電影翻譯中的異化處理
每一種文化都有自身鮮明的特色,無法用另一種文化直接代替,存在文化不可譯的現象。東西方觀眾在知識面、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通過電影這個廣受歡迎的媒介,人們可以透過語言現象去了解另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等。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看,異化翻譯并非死板地照搬原文的字面意思,而是承認文化差異的存在,并在譯文中有所體現,譯者深入了解電影意象中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將這些信息傳達給譯語觀眾,使其了解源語文化的精髓,從而擴大觀眾的視野,增進不同民族間的跨文化交流。
3.電影翻譯中的歸化+異化處理
有時,單純的歸化或異化處理不足以充分傳達影片所包含的文化意象,這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譯者會采用歸化和異化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翻譯。這樣做綜合了歸化翻譯和異化翻譯的優勢,既能使譯語觀眾迅速了解影片內容的含義,無障礙地欣賞影片,同時又向譯語觀眾介紹了異域文化,增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間的交流。
四 結束語
綜合以上的例證和分析可以看出,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出發,異化和歸化這兩種翻譯策略各有所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價值。從語言層面分析,電影翻譯采用歸化的策略居多,因為電影翻譯的目的是讓觀眾迅速了解其含義,能自如地欣賞影片,達到娛樂或學習的效果。而從文化層面分析,兩種策略相輔相成,選擇何種策略取決于諸多因素,如兩種文化間差異的程度等。譯者應把握好適度與和諧的原則,適度的歸化有助于提升本民族的文化地位和影響力;而適度的異化則有助于介紹異域文化,豐富目的語文化的發展,促進跨文化交流,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取得翻譯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黃越.從受眾角度論影視譯制片的翻譯[J].消費導刊,2008(22)
[2]劉露營.異化、歸化與翻譯中的文化對等[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3]謝榮貴.歸化翻譯與異化翻譯評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5)
[4]許均、穆雷主編.翻譯學概論[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5]楊舒編著.語言、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研究[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6
[6]莊琦春.中外影視作品譯制的社會文化思考[J].現代傳播,2005(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