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類院校古代文學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也逐漸受到重視。面對當前這些復雜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如何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來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思想品德并加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成為教師和各類院校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古代文學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028-01
一 古代文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
1.重視的程度不廣泛
當前,我國對古代文學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非常具有局限性,根據相關資料可知,我國從2000年才開始有文學課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論文出現,但研究的對象都是小學生。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廣大中小學教師的重視,卻沒有得到大學教師的關注。大學中教師大多只重視研究課題、搞科研,而對文學內容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數據表明,直到2006年后才出現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文學課堂開展心理教育的相關文章,但研究的文章數量極少,只有幾十篇,且文章的內容大多只是粗略探討,且缺乏操作性。
2.研究的內容不深入
當今的文學課堂對心理健康教育影響的研究都比較片面,且不能深刻地反映出古代文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何影響。當談到可行性時,大多只是認為利用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能激勵學生的斗志、宣泄情感、升華精神,但從未探討過教學中文學作品對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教師應如何幫助學生消除等問題。在現有的研究中大多是從宏觀的角度來談古代文學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從文學教育的角度來探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其認為在文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健全的人生觀,促進其心理的健康和諧發展。這類文章為今后人們對文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研究帶來很大的幫助。
二 古代文學課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討
針對當前中國對古代文學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做出以下總結:
1.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古代文學的傳統課堂教學內容包括作者生平簡介、個體文學的講授和介紹、代表作品的研究和講解等,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拘于形式,沒有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當今的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學內容以及教育理念中教師應著重注意學生的人格培養、情緒調適、意志培養、認知糾正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2.在課外學習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學教學時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給學生布置適量的課外任務以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例如古代文學作品的賞析和閱讀、讀書筆記、寫作練習、撰寫論文等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或是以心理健康為題讓學生思考并創作論文,從而達到在課外學習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
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課外與學生的相處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發展,尤其是師范類院校的大學生在畢業后會成為中小學教師,這關系到中國教育事業的長久發展。因此,一名教師應具備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活躍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范。
4.正確認識古代文學
古代文學雖然很值得研究和學習,但也有其消極的內容。每個人在研究其內容時,對其理解和感悟不盡相同。古代文學作品的主題大多是憂愁傷感、憂國憂民,而古代文人在文字中也透露了自身的性格特點,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使學生無意中開始模仿并形成這種憂患、多愁的性格。因此,教師在古代文學課堂的教學中應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創新教學思路,一旦發現學生出現此種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教育,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以積極的心態來學習古代文學,客觀了解古代文人的寫作思想。
三 結束語
在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學課堂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使學生在接受課堂教學的同時,培養自身的道德觀和人生觀,注重個人的修養、品德,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升.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理念的再審視[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1(11):47~50
[2]金艷霞.關于古代文學教學理念改革的幾點思考[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07~111
[3]宋秋敏.關于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3):64~6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