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對青少年學生成長的作用有目共睹,但由于他們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非穩定性,使得網絡對他們的影響極大,負面影響顯得尤為突出。如何應對網絡對他們的負面影響,并使之降到最低程度,關鍵是做好“引導”和“規范”兩方面的工作,這就要求社會、家庭和青少年個人必須達成共識。
【關鍵詞】網絡 影響 青少年 運用意識
【中圖分類號】G7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029-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網絡是現代文明的結晶,是高科技的產物,網絡已經進入千家萬戶,它用虛擬的手段為人類開辟了一方全新的生活空間。人們在網上可以玩游戲、工作、購物、聊天、學習等。當前,互聯網對學生的影響正在日益增強,據調查,目前網民中的青少年占的比例遠遠大于其他網民,面對網絡環境我們應該趨利避害。網絡是一個嶄新而又神奇的世界,它增進了中學生的交往,啟迪了智慧,開闊了視野。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給當代中學生帶來了負面影響,嚴重地摧殘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是,網絡代表了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之一,為了使青少年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然而網絡所具有的自由性、開放性、虛擬性,給處于身心成長期、辨別力不強的青少年學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給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因此,對青少年辨別網絡能力和運用意識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學校、教師、家長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青少年作為網絡游戲的主要參與群體,在網絡游戲成癮者中占有極大的比例,究其原因,與青少年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征有關。美國心理學家格林菲爾德認為,網絡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是因為它可以讓使用者產生親密感、無時空感和壓抑感。網絡游戲作為網絡中最有生機和吸引力的產品之一,同樣有這樣的魅力。在此,對青少年迷戀網絡的原因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1)青少年的心理需要;(2)青少年有獨立自主的需要;(3)青少年有張揚個性的需要;(4)好奇心的滿足;(5)自我理想的實現;(6)個性表現的滿足。為了提高青少年的網絡應用水平,必須對青少年進行網絡素養教育。青少年應該具備以下網絡素養:(1)具有保護自己不受侵害,能夠處理不良信息,保護自己安全的能力;(2)掌握對計算機、網絡的使用以及有相應的管理能力;(3)了解網絡和計算機的基本知識;(4)熟練處理網上人際關系,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并懂得網絡禮儀,能夠創造有意義的信息;(5)能夠發現并利用網上有利于自己成長的信息或功能,有效地利用網絡促進發展;(6)具有處理和發現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養青少年的辨別網絡能力和運用意識呢?
一 優化網絡資源,滲透人文精神教育
面對成長中對生活世界似懂非懂的學生,我們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提高學習興趣,正確利用網絡,引導他們將精力和時間用到創造和學習中去。如學校可以組織網上閱讀積分活動,鼓勵并指導學生在網絡中探索性地學習各學科知識,使學生明確上網的目的,了解網絡的積極作用。學校也可以開設網絡活動課或網絡興趣班,指導學生處理好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關系,學習與休閑娛樂的關系,讓他們從被動地沉溺在營業性的網吧里接受各種信息轉為主動地學習網絡知識技能。學校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發揮自身才能的舞臺,如定期舉行電腦設計大賽,讓學生承擔部分專欄的學校網站網頁制作,并將有創意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在學習和活動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綜合素質,努力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充分地獲得成就感。要提高學生的網絡應用水平就要占領信息技術課堂這塊陣地,發揮其獨有的優勢。首先要加強青少年網絡應用能力的培養(網絡探究能力、網路的基本操作和網上閱讀能力的訓練培養)。其次有條件的學校應該開設信息檢索課,加強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與學科有效結合,對學生進行常識教育來訓練學生的網上閱讀能力,以任務驅動的方法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應該開設學習小組和興趣班,對計算機應用有愛好和特長的學生,老師要善于引導,通過興趣小組的形式,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信息技術能力,如開設多媒體制作小組、網頁制作班、動畫制作興趣班,把學生的愛好轉化成一種能力。現在學生正在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老師給學生提供很多相關主題的學習網站,引導學生有目的地使用網絡,學生不僅可以利用網絡收集信息與資料,還可以得到某一方面或領域專家的遠程指導,作品和成果還可以上傳到網上展示、交流與分享。教師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通過網絡與學生交流,指導學習,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如中國未成年人網脈工程的另一內容“比特島”就為學生在網上學習、娛樂提供窗口。“比特島”實際上是一個整合全國優質教育資源的網絡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學生可以拜訪名師、交朋結友、娛樂游戲。它的教育資源包括北師大中高考專區、清華才子家教中心、新東方英語訓練營等,孩子坐在家中就能上名校。
二 實施網絡教育,培養運用網絡的意識
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和虛擬性的特點,現實世界的道德規范和法律很難約束網絡環境下的行為,而目前中國的網絡環境下的道德法律規范還不健全,網絡犯罪屢屢出現,因此實施網絡教育是培養青少年運用網絡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如在網上開設“網絡問題咨詢室”,結合現實與學生交談,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讓他們在其中學到網絡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網絡“環保意識”,讓他們具有責任感,從而發自內心地認識到:全社會的人都應該自覺維護網絡環境。我們還可在網上建立德育網站,用積極向上、科學健康的信息感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人格教育、法制教育和責任教育,增強他們的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使他們自覺遵紀守法,逐步樹立對社會、對自己和對他人的責任感,意識到不該做的堅決不做,該做的就要努力做好,從而清醒地對網上信息和電子作品進行分析、選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另外,加強教師的網絡專業技能培訓,建立與信息化教育相適應的師資隊伍,讓更多的教育者做青少年學生生活中的良師、互聯網上的益友。其次,家長給孩子做好榜樣,加強自身網絡素養的提高,引導他們走出網癮困境。
三 凈化網絡環境,提高辨別網絡能力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嚴重侵蝕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果經受不住誘惑,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學校周邊格調不高的文化娛樂場所,一定程度上誘導了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此外,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人際交往、娛樂方式,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青睞,但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有效的控制,使得各種不良網絡行為滋生蔓延,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又一誘因。目前中國網民的整體網絡素養很低,技術層面上表現為辨別網絡能力差。要提高辨別網絡能力,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強社區教育、網絡道德和網絡技術等方面的教育,從而提高全社會公民的辨別網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推廣和媒體宣傳活動,讓人們了解綠色網站的內涵,提高全民對網絡的運用意識。我們不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保障青少年上網的環境,還要制定一系列的網絡法律法規,營造全社會關注青少年網絡生活環境的氛圍,引導廣大青少年文明上網,增強青少年自覺抵御網上不良信息的意識,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綠色的、健康的網絡環境。要教育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正確地使用網絡,家庭、學校和社會必須齊抓共管,肩負起社會責任,共同解決青少年上網成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網絡成為青少年成長進步的階梯。
總之,飛速發展的網絡時代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思維,對新鮮事物總是保持亢奮狀態的青少年便成了網絡時代的排頭兵,網絡對青少年學生成長的作用有目共睹,但由于他們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非穩定性,使得網絡對他們的影響極大,負面影響顯得尤為突出。如何應對網絡對他們的負面影響,并使之降到最低程度,關鍵是做好“引導”和“規范”兩方面的工作,要求社會、家庭和青少年個人要達成共識。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