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建設現代大學制度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以現代大學制度為基礎,通過分析影響現代大學制度的內部因素,針對存在的內部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對現代大學制度的發展做出積極探索。
【關鍵詞】現代大學制度 內部因素 高等教育 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039-02
2010年12月,我國開始進行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程,并將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然而在加快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過程中,內外部因素將會影響現代大學制度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影響現代大學制度的內部因素,提出現代大學制度的改革措施,希望現代大學制度存在的不足之處能得到完善,從而促進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 現代大學制度簡析
現代大學制度的構建,主要是根據現代大學教育理念建立起來的。在傳統的大學制度中,其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學術自由、教學自由及教育與學術研究的相互統一。然而,對于新時代高校而言,在現代大學制度下,不僅要具有傳承知識的功能,還需要具有探索高深知識的責任,同時,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大學還需要被賦予國際交流化的功能。因此,傳統的大學制度提倡的學術自由、教育自由及教授治校的核心理念已不能滿足當前高等教育的教學需求。反觀西方現代大學制度的發展,不僅保證了大學穩定、持續的發展,也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因此,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后,在大學制度的政治化改革下,我國大學逐步趨于穩定發展的狀態,但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目前我國的大學制度還存在諸多問題,如(1)大學的主體地位不明確,大學仍然受政府及教育機構的領導;(2)大學定位模糊,功能泛化也比較嚴重,大多數高等學校并沒有形成獨特的精神文化傳統;(3)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大學并沒有形成獨立的發展機制,尤其是在教育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方面問題更為凸顯。
二 影響現代大學制度的內部因素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在大眾化教育時代下,為了促進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高等教育應注重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加強服務區域經濟意識、服務社會意識和服務人才市場意識,有效地解決現代大學制度所面臨的內部因素問題,包括:
1.大學辦學定位不準確,辦學特色不明顯
學校定位是指高等學校的發展方向及角色定位,而大學的辦學定位是指高等學校向社會提供應用型人才培養及社會服務的質量。由于不同高校的服務類型不同,每所高校的定位也不一樣。辦學特色則是指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等方面所表現出的與眾不同的學科特色。每所高校的發展都離不開準確的學校定位,準確的學校定位不僅可以規范高等學校的辦學行為,也可以起到自動監控的作用。因此,分析影響學校定位及學校辦學特色的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1)政府的宏觀調控,政府的正確導向及政策扶持是促進高校準確定位的主要因素,但是,在放寬優惠的政策條件下,由于政府的撥款方式主要趨向于較高層次的辦學方向發展,這就導致一些高等學校為了獲得優惠的政策條件而盲目追求,致使學校的定位不準確;(2)學校內部實力有待提高,在辦學特色定位上,不僅要結合學校發展的歷史,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準確定位,除了需要了解當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求外,還需要結合本校的發展情況來綜合考慮學校的內部因素,如師資隊伍、經費等;(3)大眾化教育。隨著高等學校數量的不斷擴展,在大眾化教育時代下,高等學校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就要求高等學校必須走特色化辦學之路,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來合理設置課程,采用不同的培養方式,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據調查了解,當前我國一些剛升級本科的應用型學校制定了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對這種攀高、求大的問題,高等學校在發展定位上應引起高度重視。
2.大學內部權力不明確
在大學內部權力中,主要包括以教授、專家、學者為主等學術組織的學術權力和以行政管理組織結構為網絡的行政權力兩部分,兩者有不同的含義和形式,并且也有各自的價值取向。其中,學術權力是指高等學校在教學活動、學科建設及師資培養等方面的管理權力,而行政權力是指大學各級行政管理機構與其職位相應的制度化權力。在大學中,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是相輔相成的,即行政權力可以在大學內部起到協調作用,學術權力可以確保大學教育教學和科學調研的基本屬性。因此,為了實現大學的整體目標,應充分發揮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共同作用,以保證大學穩定、持續發展。但是,當前大多數高等學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現狀并不是很好,包括:(1)行政權力泛化,大學普遍存在行政權力干預的現象,尤其是學校對學術事務的管理。有的學校甚至用行政權力代替學術權力。學術權力的弱化,嚴重影響了行政決策的科學性和嚴肅性;(2)學術權力主體不明顯,由于大多數高校的校級學術委員會都是由院系、職能部門領導人組成,雖然院系領導也屬于學科專家,但這些領導帶有行政色彩,這就導致教授及學術組織在學術事務上的作用不突出;(3)法律保障的缺失,由于高等學校缺少相應的法律保障制度,導致學術權力的合法性在實踐工作中難以體現,即使學術委員會在實踐中發揮了審議功能,其效果也不明顯。
3.大學內部管理體制的不完善
完善的大學內部管理體制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在當下,雖然高等學校進行了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不僅建立了董事會,也實行了分院制和學分制,但是,在體制改革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1)內部管理體制在建設過程中缺乏長遠的戰略目標,其主要體現在各個高等院校之間在制訂發展目標上所表現出的同一性,并且政府的不斷干預,導致當前的大學發展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和目標;(2)大學內部學術力量有待提高,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建立大學內部管理體制中,主要存在學術權力主要集中在學校層面及學校內部行政人員等方面,由于學校內部行政人員掌握著學術人員所擁有的大部分權力,這就導致內部行政人員可以行使行政事務決策權,還行使學術事務決策權,由于學校領導在行使學術權力方面具有行政性,行政人員的干預導致學術人員只能按照領導的指示投票審核。
三 現代大學制度的改革措施
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對促進高等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可以規范大學的辦學行為,也可以明確各級職能部門的崗位職責。因此,要逐步完善現代大學制度,使現代大學制度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
1.明確現代大學的辦學定位及教學特色
在確定大學辦學定位中,首先,應以國家發展、社會需求為導向,根據社會勞動取向來合理分布不同層次的課程類型,在政府的宏觀指導下,應建立適應社會發展的特色學科,而不是攀高、逐利;其次,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在歷史的演變下,每所學校都處于某個相對位置上,雖然在短時間內這種相對是不變的,但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下,每所學校都需要重新定位,這就要求高等學校要用動態的眼光來準確定位;再次,樹立科學的特色觀,根據社會的發展動態和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明確定位,確定自己的服務類型,打造符合自身發展的教學風格,優化校園風貌,形成具有社會品牌效應的大學特色,以促進自身的發展。
2.明確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之間的關系
首先,明確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作用領域和范圍,建立學術權力、行政權力兩者之間關系的協調機制,強化大學內部各級行政人員在學術事務管理上的服務意識,從而充分體現學術事務與行政事務的相輔相成的作用;其次,完善學術民主制度建設,包括學術委員會制度、校務委員會制度的建立,明確學術人員和行政人員的權力,充分發揮學術權力在學術事務中的作用,進而充分保障教師的權益。
3.完善大學內部管理體制
為了完善大學內部管理體制,一方面,應根據各所高校的實際情況來完善大學內部組織結構,關注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及市場變化對大學人才培養造成的影響,減少政府的干預,以保證建立的內部組織結構能夠滿足本校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應健全管理運行機制,實現管理上的創新,根據當前大學內部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管理制度上的創新,形成一套“以學術為本,以學科為中心”的管理體制,調整職能部門的崗位職責,建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引進優秀的人才,并且注重科學調研及教學方面的制度建設,使建立的內部管理制度在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馬俊.論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完善——基于大學內部權力結構視角[D].西南大學,2013
[2]周國俊.現代大學制度改革的心理制約與促進[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4):15~16
[3]姜宇飛、孫雷.現代大學制度視域下大學文化的功能審視與創新向度[J].文化學刊,2014(1):136~142
[4]高宏.論轉型期的中國現代大學制度建設[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1):3~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