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教育模式在不斷地順應時代要求。目前的教育模式主張學生自我學習,教師起輔助作用,高校的學生管理也采取了學生之間的互相管理,在學生中選用干部,對教師下達的任務進行下一步的分配,輔導員負責大方向,具體措施的實施人員是由教師選用的學生干部。
【關鍵詞】高校 學生管理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067-01
當前學校的教育管理環節都有學生的參與,而且初見成效,學生干部的工作既能提升學生的能力,又能鼓勵學弟學妹努力奮斗,好學長的做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學生與學生的溝通比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方便了不少,當遇見問題的時候,學生之間更好溝通。下文就對高校學生參與學生管理進行簡單的闡述。
一 學生參與管理的優勢
1.高校學生干部的選用
從大一開始就讓學生進行班委的選舉,班委會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小型班級管理組織,班委會是每一個班級的核心,當班級出現事情的時候,班委會就擔起自己的職責,每個班委會成員各負其責,班長負責整體的調控,團支書負責更加細節的大事小情,文藝委員組織班級的文藝活動以及校內的文藝活動,組織委員、心理委員等都負責各自的工作。學生干部的選舉是根據學生的個人意愿和個人素質來判定的,學生干部在工作中會得到不少的鍛煉,對步入社會之后的人際交往有很大的幫助。
2.學生干部的優勢
學生間交流更加方便,有些問題更容易溝通,雖然現在的教師已不是以前嚴厲教師的形象,與學生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少,但是畢竟年齡的差距會導致思想的異同,同樣的問題讓學生干部進行處理,就會容易很多,所以學生干部的選用非常有必要,可以提高辦事效率。如舉辦晚會時,學生之間溝通,更能融合新的理念和措施;在校紀校規問題的處理上,學生干部在管理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價值和職責感,還得到了鍛煉,為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3.國外先進理念的借鑒
在國外很早就有學生管理的模式,中國應該吸收各國學生管理的經驗,中國大學生的管理意識并沒有達到相應的水準,還有待提高。所以,在管理的過程之中,還應當不斷地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提升學生管理的效果。
4.學校之間不同院系的交流與合作
各個院系間要加強交流與溝通,發揮自己院系的優勢,院系之間加強活動的合作,體育學院就可以組織各類體育賽事,增強同學們的體魄,還可以加強同學們的情感交流,舒緩精神壓力等。
二 高校學生參與管理的必要性
1.高校學生參與管理是時代所趨
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是高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是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一種重要形式。高校作為一個相關利益組織,擁有多個利益相關者群體。學生作為一個核心利益相關者群體有資格、有能力去維護其合法利益。進入大學時代,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并不少見,已經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剛進入大學,每個同學的第一位教師就是“帶班”,“帶班”對每一個大學生的影響都非常重要,所以“帶班”的選取非常關鍵,會影響一個班級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還會影響一個人的做事原則和方法。在大二的時候,每個同學都對學校有了自己的認知,這時候有意愿的同學就可以進行“副帶班”的申請。
2.學生管理的探討
學生管理對于學校管理來說有利也有弊,但是利大于弊,弊端就是學生的思維畢竟不夠成熟,還需要在教師和輔導員的帶領下,不斷地進行完善,學生的經驗并不豐富,所以需要進行磨煉和不斷進步才能更好地進行管理,讓學生參與學校的改革、發展和管理,是學校采取的一種管理措施。
3.吸取經驗不斷改進
隨著社會民主化進程的推進,大學生在高校的主體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日益成為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高校管理層中的學生管理者在資質方面與教師之間沒有可比性,但是學生也有自己的優勢,利用好學生干部的優勢為高校管理工作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 結束語
高校中的學生參與管理已經不是新鮮話題,但是學生有自身的局限性,這就需要輔導員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的管理水準提升。
參考文獻
[1]毋靖雨.高校管理制度制定中的學生參與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杜偉泉.在高校管理中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思考[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7)
[3]黃琰.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制度保障研究[D].西南大學,201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