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元認知策略的運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幫助學生更加主動、有效地進行英語聽力學習。本文從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評估策略三方面探討了元認知策略在獨立學院學生英語聽力自主學習中的運用。
【關鍵詞】獨立學院 聽力教學 元認知策略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093-01
一 獨立學院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獨立學院是國家普通高等院校按照新機制、新模式所創建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從學校生源來看,學生的成績與母體學校或重點大學的學生相比相差甚遠,很多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就英語聽力而言,以單一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占據主體,基本遵循著教師放音—學生答題—核對答案—復聽語音這樣的教學思路。機械式的教學模式很難教授學生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自主學習理念,旨在打破傳統機械式的聽力教學,促進學生英語聽力的自主學習。
二 元認知策略和自主學習理論
1.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是學習策略的一種,它既是學習者主動調控學習進程的行為,也是一種高層次的實施性技巧。其能夠對學習進程進行計劃、調整、規范、監督和評價。主要包括計劃、監控和評估策略。計劃策略指學習者在自己已有的元認知知識前提下制定出適合自己計劃的策略;監控策略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計劃、進程、方法等進行監控,隨時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改正的策略;評估策略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進程、方法、效果等進行評估的策略。作為一種高層次的管理策略,元認知策略在外語教學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2.自主學習
隨著元認知策略研究的興起,自主學習開始受到教育者的關注。Henri Holec在其著作中首次將學習者自主學習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育。具體來說,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能夠自主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規定學習內容,安排學習時間及速度,選擇學習方法,監督學習過程及評價學習結果。Henri Holec的教學理念完全確立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猛烈地沖擊了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和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自主性應成為每位學習者和教師們共同的目標,也應成為學校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 元認知策略在聽力自主學習中的運用
1.計劃策略
學習者的自主性首先表現為在學習活動開展之前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計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取決于學生是否根據自身的聽力水平、學習習慣合理地選擇學習材料,安排學習時間,制定學習目標。首先,引導學生合理規劃學習目標。遠期目標是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即提高學生聽力理解和技能運用的能力;近期目標則避免模糊,不能僅規劃每天的做題量,而要明確練習完成之后要達到的目標。其次,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課本或者其他的補充材料。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建議練習VOA,BBC的相關素材,或者選取一些原聲電影、電視、采訪等視頻材料,這樣既能練習原汁原味的英語發音,又能積累背景文化知識。最后,學生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自主學習時間表。
2.監控策略
元認知監控是元認知的核心。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基礎知識上,學生的自我監控水平已成為影響其學習效果的關鍵。監控策略是對聽力自主學習策略的監督和調節。它能促使學習者及時發現聽力學習中的進步和不足,積極探索適合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預定的目標。聽力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要對目標計劃進行監控。由于聽力訓練大多只是聽的形式,不像筆頭練習那樣具有強制性,學生總會出現松懈懶惰的情況,如果不能及時監督改正,將會嚴重影響聽力水平的提高。其次,應該對訓練過程進行監督。學生應該做到邊聽、邊思考、邊改進。此外,還應對學習方法和模式進行監督。學習方法和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能生搬硬套,要因人而異,活學活用。
3.評估策略
自我評估是聽力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O’Malley和Chamot認為自我評估就是學習者從內部構建一個評價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標準。聽力訓練結束后,學習者應該對自主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估,這主要包括評估自己是否按照計劃完成預定的目標、總結自己在聽力練習中的進步,反思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等。自我評估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醒地了解自己的聽力水平、認識自己的薄弱環節,而且有利于學生調整訓練進程和方法,采取更有效的策略促進聽力水平的提高。
實踐證明,在聽力教學中,教會學生恰當地運用元認知策略能夠樹立學生科學的學習理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更加自主有效地進行聽力學習。因此,元認知策略指導下的聽力自主學習是提高學習者聽力水平的有效途徑。當然,這并不是否定常規的聽力課堂教學,相反,這種自主學習恰恰是建立在掌握了牢固的聽力基礎知識和理論基礎上的。
參考文獻
[1]石蘭.元認知策略與英語語音自主學習[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109~111
[2]劉玉霞.學習者自主性與外語學習策略訓練[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1):33~3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