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現階段高中語文學困生現狀入手,結合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特點,圍繞學困生轉化的具體策略提出了建議和意見,希望對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高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 學困生 現狀 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11-01
眾所周知,語文是高中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同時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及能力的重要課程。但從現階段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情況來看,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優等生成績優異,學習習慣良好,學困生基礎較差,難以跟上教學進度。由于兩極分化情況的存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難以兼顧兩頭,往往會進一步加劇學困生的學習困境,形成惡性循環。
一 學困生現狀分析
從現階段語文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基礎薄弱
從當前語文學困生的現狀來看,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基礎知識的薄弱,難以支撐學困生進行更進一步或更深入的學習?;A知識是學生語文素養及能力的基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打好堅實基礎的話,學習能力提升的過程中便會遭遇障礙。
2.知識架構不清晰
語文知識的積累講究融會貫通,只有在基礎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體系的升級,才能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從高中語文學困生的現狀來看,除知識基礎薄弱的問題外,知識架構不清晰也是其所面臨的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受基礎知識積累及學習習慣的影響,學困生在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就像無頭蒼蠅一樣,東撿一點,西撿一點,沒有找到知識內在的聯系,知識的串聯顯得極為吃力。
3.學習積極性不高
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階段,升學的壓力讓學生感覺壓抑,進一步導致了學生消極學習狀態的產生。這一現象在學困生群體中表現更為明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有大量的教學任務和指標要完成,除了進行日常教學設計以外,還要處理大量的教學事務,這讓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基于這樣一種情況,學優生得到教師的關照都比較有限,就更別說學困生了。在轉化的過程中,如果學困生沒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是根本完成不了的。久而久之,學困生便失去了上進的信心,破罐子破摔了。
二 新時期高中語文學困生轉化的有效策略
語文學困生現象是普通高中的普遍現象,且學困生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和特征,如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養成不好,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等;在教學過程中難以融到教學氛圍中去,對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難以進行知識的融會與貫通。針對這些情況,結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學困生的轉化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策略:
1.教學設計的合理性
學困生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步一步落后,慢慢形成的結果。其實,如果方法得當,任何一個落后的環節,都可以進行及時的補救。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實施者,教師在語文學困生轉化過程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從學困生的具體特點及面臨的困境來看,轉化的第一步應從教學的設計入手。傳統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幾乎都不注重原創性,對一些固定模式進行照抄照搬,絲毫不考慮模式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兼容性。比如,如果是兩極分化情況嚴重的班級,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最好優先考慮分層教學,采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在照顧學困生基礎學習要求的同時,兼顧學優生提升的需要。
2.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開展
學困生現狀的轉化,除了教學設計的合理以外,還應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導學優生與學困生之間進行互助互學。互助互學模式中,學優生對學困生進行知識基礎鞏固或經驗傳授,實際上也是鞏固學優生知識能力基礎,提高其語文素質及語言表達的有效措施。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建立良好的學習關系,同時對于整體教學氛圍的提高來說,也能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學困生并不是朝夕而成的,而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及時彌補知識漏洞,疏于跟進導致的結果。鑒于此,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以及實施者,教師一定要對學困生問題引起重視,從學困生產生的根源入手,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充分利用分層教學原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知識講解,考慮學困生知識需求的同時,兼顧學優生整體提升的要求;積極倡導“優幫困”,促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積極策略,對學困生取得的成就進行肯定,充分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自主性,為學困生的自主轉化提供足夠的情感動力。
參考文獻
[1]劉朱剛.論普高語文學習困難生的轉化策略[D].蘇州大學,201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