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闡述了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方式的培養,提出了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方式培養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17-01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力培養的關鍵在于創新思維方式的養成。中國目前正在大力發展科技創新,而具有創新思維方式和能力的人才培養是科技創新革命成功的推動力。創新思維不同于常規思維,已超出已知的認識,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觀點、新途徑。如何培養創新思維方式,不是靠某一門學科或某一短期的教育實現的。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十分活躍,容易形成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這些想法若加以科學引導,就會在其后續的成長中慢慢形成創新思維方式。語文作為一門貫穿中小學教學的核心課程,對創新思維方式的培養十分重要。
一 創新思維的主要方式
1.批判思維
利用懷疑一切的思維方式,從問題的反面去思考問題。孔子曾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否定性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探索精神,打破思維定式的習慣。所謂哲學中所提到的,一切事物都在運動,都在變化。真理也只能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是正確的。但是這種思維方式的培養要等到學生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即在中學階段培養較為合適。
2.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從點到面的思維過程,由多個點出發,尋求多個問題的交集,找到適合的突破口。西方所倡導的“頭腦風暴”即是言此。
3.邏輯思維
如果說發展思維是一種瘋狂的思維方式,邏輯思維則是一種理性的冷思考。邏輯思維強調事物之間的邏輯性和關聯性,強調“由此及彼”。
4.類比思維
類比思維也叫作借鑒思維、相似性思維,指在不同類型的事物之間研究其內部存在的某種相似性,從而獲得創新靈感。歷史上飛機、潛水艇等的發明,都是借鑒了生物界的某種特征,利用仿生學創新方法實現的。目前,仿生學已經發展成為多個學科門類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 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方式的體現
1.語文教學中的批判思維
批判思維強調的是從事物的另一面出發,語文教學中也不乏此例。如文學評論中的批判文學研究,在進行《水滸傳》相關作品教學中,既要強調文學作品的積極性,又要讓學生批判性地看待問題。尤其是《水滸傳》中的一些封建思想和江湖義氣,要以批判的角度進行正面引導,多給學生灌輸正能量。
2.語文教學中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最顯著的特點是充分發揮想象力。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美感,而文學的美感與文學作品的超凡脫俗密切相關。尤其是目前流行的科幻文學、玄幻文學,其能夠吸引學生的重要原因是采用了近乎荒誕的發散思維寫作模式。另外,從古至今,文學作品中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等朗朗上口的名句或名篇,多數也出于作者的發散思維。
3.語文教學中的邏輯思維
在記敘文教學中,強調“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六要素,要求學生能夠理清事件的邏輯性。而在說明文教學中,說明事物的方法可以培養學生今后寫作科技論文、作品說明書等能力。總之,邏輯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理性分析方面占據了很大位置。
4.語文教學中的類比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有許多的名言、名段、名篇等,能為學生仿寫打下良好的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是作詩也會吟”。長此以往,這種潛移默化的類比思維方式就逐漸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
三 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的主要做法
1.要求教師具有較為廣泛的知識體系
語文教學中涉及的內容體系非常廣泛,有詩詞歌賦也有科技說明文,有小說散文也有應用文體,有正面作品也有批判作品。這些復雜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博覽群書。從這個角度而言,語文教學是所有學科中最復雜的一個學科,它和學生的政治觀點、哲學觀點、人生觀、價值觀等的養成密切相關,是一個首要的啟蒙學科。
2.打破原有的備課思路,注重思維方式的培養
語文教學不僅是識字、寫作,也要把思維方式的培養考慮到教學中去。如《文心雕龍·神思》中說道:“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間,卷舒風云之色。”這就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一個很好案例。
3.改變教師角色,做課堂的引導者和創新潛能的激發者
摒棄一言堂,減少清規戒律,為學生提供更多發表見解和意見的空間,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察言觀色”,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和思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加肢體語言的感染力度,讓學生愿意創新,自覺參與創新,從而達到創新思維方式培養的目的。
四 結束語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但承擔著知識講授的任務,創新思維方式的培養也十分重要。要加大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方式培養的教學方法研究,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培養創新思維方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章錦.《大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4(3):85~8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