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學科特點決定高中地理教學中要因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實差異,有側重點地進行有關教學,不能單一地去看待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知識結構,要分析他們的知識積累過程與高一入學時的地理基礎,加強對生情與教材之間的整合,多方位的結合才能切實提高高一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確保地理知識體系與建構理論的完善。
【關鍵詞】學段 學習興趣 地理實驗 類比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19-01
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征。在內容上它與其他各門學科都存在著一定聯系,甚至是當前的時事熱點、生活實際、學習實踐。能力上更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提高其在不同的環境、角度下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現實社會和自然環境下生存的能力。這也給高中地理教師賦予了更大的挑戰與空間。因此就產生了:地理很難,甚至在有些老師當中也會形成這樣一種認識“學好地理就等于學好了文科”;地理之難,許多同學會一致推舉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冊和區域地理分析這部分。這對教學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高一學生剛開始接觸地理知識,就給一座大山直接攔在地理殿堂的“入門”之前。知識難度大加上空間想象與思維要求過高,學生沒明白過來就對地理的“第一印象”已確定——難,把很多學生拒之于門外。讓教師提了多少年的“興趣第一”的教學成為泡影。這也是為什么每年到了高三復習之時,不管學生還是教師都是對高一的地理“嚴陣以待”絲毫不敢馬虎,即便如此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情感豐富的學生(女生尤為突出)由于第一印象不佳,只能“繳械投降”。
那到底應該如何科學地安排高一地理教學呢?
一 重視第一節地理課
如在教授第一堂地理課的時候,不是講教材、知識,而應花一節課的時間來講述地理的特征和興趣培養;從中秋節“月圓人團圓”到“嫦娥奔月”神話與中國探月登月計劃;從名山大川到世界地理之最與未解之謎;從衣食住行到天氣氣候、植被、地形地貌;從時事熱點到各國人文景觀與文化差異等。千萬不能忽視這節課的作用,越是自由發揮越需體現地理知識與地理教師的“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廣博印象,讓學生對地理學科、地理教師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 高一地理學習既要兼顧初中地理的知識,又要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在備課過程中,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立足生活與已有知識,應該充分挖掘地理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用所學知識原理解釋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知識整理與討論來形成概念,獲取結論。掌握其中的規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在講述第一章行星地球時,剪取影片《2012》作為精選案例導入。這樣做學生的興趣點和知識基礎落腳點就有了,還可以為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與外星生命是否存在埋下很好的伏筆,形成一條完整的課堂設計思路,完成對生活中地理與實用地理的過渡,同時也為初中沒有過多學習地理知識的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
三 源引生活實例,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申對比與學習,漸近似的導入與過渡
如在介紹地球的形狀時,采用橘子的形狀強化“扁平的橢球體”,再以橘瓣的分化介紹經線的劃分,以生活中切“西瓜”、“冬瓜”分別講述“經線”與“緯線”劃分;以數學中的用平面直角坐標確定平面中的點的位置來講述用經緯線來確定地球表面上點的位置,以三維坐標導入確定地球上任意點的經度、緯度、海拔高度來確定空間位置;以美術素描中用陰影與碳筆的淡重來處理光線構圖方法與立體幾何中的不同視角來解釋地球自轉方向在側視、南北兩極俯視、局部圖中的確定。在講“太陽短波輻射與溫室效應”知識時,結合學校南、北朝向教室,朝南的教室夏天炎熱灼人、冬天溫暖光照足,而北面教室卻相反。又如在講述大氣運動知識時,探討諸葛亮的神算與失算:“草船借箭”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與借東風”“火燒葫蘆谷,憤天問地”來講述:大氣的受熱過程削弱作用與保溫作用、局部環流與季風環流、熱力環流與氣旋知識。
四 重視地理實驗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
利用地理實驗集開放性、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目的性為一體的特點,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其主動性、積極性,參與地理的探究性活動。在講述時間問題時,地方時與區時概念,讓學生用筆記本的格子紙豎起來,卷成圓柱體代表地球的經線劃分并標注經度,讓每15度為一格再進一步延伸為區時,學生在格子紙上標注,即能提高動手能力還能自主制作學習工具。如講述大氣運動熱力環流時,在課堂上燒一堆紙屑時,觀看演示灰燼的運行情況。在學校組織開展“保護母親河——信江環保紀行”(信江為江西省上饒、鷹潭地區最大的水系)活動中:介紹水循環與水體的運動;河流對地表形態的塑造作用;針對鷹潭地區的丹霞地貌的觀察;針對本區處于深厚的紅色沙礫巖發育的地貌的觀察和學習等。
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應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身邊發生的地理現象,并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指導自己的行動;同時,這樣教學也使學生覺得學習地理用途很大,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自覺性和興趣;反過來,學生也能用周圍地理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來正確理解課本知識,使學生真正地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最終使學生的地理成績得到大幅度提高。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