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我們不可以只將其當作是完善知識、學習技能的簡單程序,而是要將其看作是學生自主的思想意識活動,不可以只停留于教學環境內部,也不可以只通過書面的方式。課堂習題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要針對其調皮愛動、渴望憑借自己努力處理現實問題的心理進行設計。
【關鍵詞】優化 課堂練習 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20-01
一 精心布置作業,突出重要目標
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要通過精心安排課題作業,促進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課堂知識。如在“田忌賽馬”的課文教學中,在不同的教學流程中進行課堂練習,首先是學習新課時進行一次課堂練習:孫臏向田忌陳述策略時,顯得( ),田忌則表現得( ),齊威王卻十分( )。如此設計習題可以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其次是對上一個規劃深入貫徹,還能夠布置如下習題:當開始首次賽馬后,孫臏發現了( ),還發現了( ),于是就獻策道:“ ”。田忌聽從安排,果然獲得了勝利。
這一課堂練習促進了學生把學習到的原文中的潛在文字轉化為自主口頭表述,積累了豐富的言辭技巧,還可以促進學生自己動腦思索問題,理解孫斌的計謀首先源自其對細節的觀察,其次是其可以在充分研究主客觀前提下科學地管理分配,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效掌握課文含義,也可以開展較高程度的思維訓練。
二 因材施教,開展層次教學
有位著名教育家曾經發表觀點:學生的智力并非均等。維果茨基同樣通過“最近發展區”教育概念闡釋這一原理。而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就是實現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的是學生整體。因而,有關教育從業者在安排練習時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次教育,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促進學生利用作業練習在原有的水平上再進一步。
三 豐富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若教師不采取措施促進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智力振奮,單純的理論灌輸只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抵觸心理;而缺少積極情緒的學習活動只會引起學生的思想負擔。這就告訴我們,教師需要破除作業枯燥乏味、形式單一的傳統弊端,讓學生不再僅僅通過書面形式完成作業,而是調動多個感官,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作業練習,進而提高其作業的積極性,促進其自主練習。以“動”為核心,促進技能教學、智力培養和操作、參觀、游戲、訪問等實際操作相聯系,讓作業練習更具吸引力,讓學生在作業練習過程中也可以獲得愉快的心情。
作業的方式要根據課文內容安排。在進行《稱象》《烏鴉喝水》的教學時,能夠讓學生自己親自實踐,而在學習一些文藝性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插圖配圖的方式學習。例如,在進行《我的家鄉》《詠鵝》的教學時,能夠讓學生進行配圖的訓練。在進行《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課后的拓展閱讀。在進行有關植物類課文教學時,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自主進行植物種植培養,并留心觀察植物的變化,做一些常規的記錄。如在學習《長頸鹿請客》時,能夠讓學生自主組合小團體進行演說、評論。
四 設計開創性的語文習題,建設創新型課堂
語文課應該是學生自主發揮創造性的自由舞臺。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利用安排創造性的課堂練習促進學生自主進行創新性的思考,促進其創新性思維。由于活動性的練習無法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師們要改變傳統的舊觀念,注重培養青少年的實踐能力,要在對教學材料深入全面的理解下,仔細考慮學生的真實需求,在有效把握細節、深入思考的前提下進行創造性的課堂練習教學,促進學生自主進行愉快的作業練習,從而積累知識,提高能力。教師在安排練習時需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創造意識,激發其自主思考。如(1)續寫:學習了《凡卡》后,讓學生嘗試寫該篇課文的后續情節;在《海底世界》等有關海洋世界文章的教學后,讓學生寫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考。(2)擴寫:通過對所學習資料的含義加以拓展或者延伸就是對學習內容的內涵進行拓展或者后續延伸。如《憶鐵人》中通過人物對話中省略號進行思考,能夠讓學生自主想象并進行嘗試。又如《火燒云》,針對“火燒云顏色變化多”一句,針對學習到的“還有不少難以說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嘗試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3)遷移:在《桂林山水》教學中,通過對有關景色內容的了解,進行以下課堂練習:這里的樹真茂盛啊,( )。這里的水真清啊,( ),這里的動物真可愛啊,( )。(4)求異: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如進行《烏鴉喝水》《稱象》教學時,讓學生自主思考有無其他處理問題的方案。(5)拓展:以《蝙蝠和雷達》《青蛙的眼睛》這部分教學為例,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性,利用多種方式調查了解動物給人的多種啟示,并有何相關發明。促進學生積累課外知識,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又如《旅行家樹》教學中,因為旅行家樹的貢獻和其品格的堅定引發作者對其的崇敬,“它出生于貧瘠荒涼的不毛之地,給跋涉沙漠的旅行者以甘泉般的希望。它移植于繁華富麗的通都大邑,給觀光非洲的旅游者以土色土香的情趣。”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