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小學生的書寫現狀出發,條理性分析了規范漢字筆順在小學生書寫中的重要意義,并深入思考和探究積極的方法來提高人們對筆順的重視,從而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質量,為漢字教育的規范化健康發展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漢字 筆順 書寫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22-01
筆順一般解釋為書寫漢字時筆畫的先后順序,漢字的筆順規則是:先橫后豎(如:“干”),先撇后捺(如:“八”),從上到下(如:“主”),從左到右(如“林”),先進后關(如:“田”),先中間后兩邊(如:“水”),從外到內(如:“回”)等。筆順是否正確,關系到書寫的速度和質量。
2013年暑假,由中央電視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隆重推出的大型國家級漢字聽寫推廣活動——《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播出后,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切關注并掀起了一股全民寫漢字的熱潮。筆者認真觀看了學生在節目中的精彩表現卻發現有相當多的參賽選手在漢字書寫時的筆順存在錯誤,從而導致書寫不規范、不美觀。那么小學生的漢字書寫中究竟存在著哪些筆順錯誤呢?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錯誤呢?
一 “倒筆畫”現象嚴重,筆順在語文中高年級的課堂上備受冷落
筆順的書寫錯誤在學校被教師們稱為“倒筆畫”,就是指書寫漢字時不以《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規定的要求進行書寫而采用自己的一種“自以為是”的習慣筆順來書寫漢字的行為。大都是“我行我素”,且有時不知不覺(寫前不明白)或不以為然(本身不重視)所致。在一二年級的語文書上,每篇課文后都有對比較難寫或易錯字的筆畫、筆順范寫,學生可以按照書上的正確內容進行描紅,規范書寫。但由于篇幅有限,每篇課文中漢字的范寫只有30%,其余70%的字需要依靠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范寫。到了三年級,書上已經沒有關于漢字筆畫、筆順的范寫了,完全要依靠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和課后學生借助工具書來自主學習。這就產生了一些問題:書上沒有出現范寫的字但教師在黑板上范寫了,卻有的學生不認真聽,把筆順記錯,導致“倒筆畫”;或是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有限,側重于對文本的解讀,忽略了對漢字的范寫,這樣往往就把漢字丟給學生去自學。如三年級的學生容易把“落、蕩”這樣上下結構的字與“滿”這樣左右結構的字混淆。
二 學生把“寫”字當成“畫”字,社會中的筆順錯誤現狀令人擔憂
在觀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過程中,有一位選手讓筆者印象深刻。當時她在書寫“棧”這個字時,其右半邊的筆順錯得離奇,正確的筆順應是“橫、橫、斜鉤、撇、點”。而該選手寫的是“斜鉤、橫、撇、撇、點”。雖然最后呈現出了這個字,但主持人因為筆順錯誤嚴重而判定該字錯誤。下場后她接受采訪表示,上學前,家長就是這樣教她寫這個字的,還告訴她可以像畫畫一樣把字畫出來。該選手的例子其實在學生中不占少數。有一些家長在學齡前教授給孩子不規范的漢字書寫方法,導致在一年級書寫漢字時“倒筆畫”現象、“畫”字現象嚴重,使得教師在進行漢字書寫教學時費時費力且效果不好。
那么規范漢字書寫筆順對提高小學生書寫正確率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合理地安排漢字書寫筆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漢字書寫的速度,使漢字的書寫更加勻稱、美觀。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等,都是有關部門由漢字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反復探討和設計的,幾上幾下,用了很長時間才研制出來的,所以具有合理性、準確性和權威性。事實證明書寫筆順的規則如“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等在實際書寫中是十分有效的,是具備便利特征的。學生遵循筆順規則寫字,合理地安排漢字書寫筆順,可以提高自身書寫的速度并有利于養成良好的筆順習慣。關于學生寫字的速度,在新課程標準第三學段(5~6年級)也提到:“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在這一階段,學生能做到正確按照筆順規則來寫書寫漢字,那對于今后的寫字速度將是一個良好的保證,最終有利于成績的提高。
筆者從小學生的書寫現狀出發,有條理性地分析了漢字筆順規范在小學生書寫中的重要意義,并深入思考和探究積極的方法來提高人們對筆順的重視,從而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質量,希望通過對筆順規范作用的闡述,讓學生從小養成正確的漢字書寫習慣,了解漢字的筆畫、筆順從而進一步了解字理,以達到真正的“書寫正確”,做中國漢字真正的“漢字英雄”。
參考文獻
[1]夏家發主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關長龍主編.現代漢語通用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