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是教師用來鞏固教學的重要方式,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一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是采用抄單詞、背課文的傳統作業模式,導致學生對英語作業產生厭倦,繼而對英語課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如何做好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英語 作業 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26-01
實際英語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意識到布置新穎作業的重要性,只是簡單地布置抄單詞、聽錄音、背課文等作業,嚴重缺乏創造性,使得學生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應把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起來,深化作業改革,打破以往陳舊、乏味、空洞的作業模式,通過多樣化的作業,讓不同興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進步。
一 趣味型作業讓學生樂于做
小學生正處于好動的年齡,他們喜歡做游戲,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新穎、有趣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牛津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3 Family members后,筆者讓學生回家找出他們的“family photo”,然后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家人。學生很高興,因為他們很樂意把自己的家人介紹給大家認識。有的學生自豪地說:“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teacher,I love him very much!”還有的學生說:“My mom is a doctor,she is very beautiful!”等等,通過這種作業練習,學生很快就能掌握“He’s/She’s my…”“Who’s he/she ?”“Is he/she your…”“Yes,he/she is.”“No,he/she isn’t.”“Nice to meet you.”和“Nice to meet you,too.”這些教學重點和難點。趣味作業的設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作業中獲得知識、收獲樂趣、培養情感。把作業當作一種游戲,學生邊玩邊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口語交際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二 層次型作業整體提升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存在著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學習習慣不同的個體差異,教師同時面對這些學生時應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教師應認識到學生的差異,設計作業時,應充分考慮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能力,分層次練習,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享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時我會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為學生定制形式多樣的“作業套餐”。如,在教學蘇教版牛津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9 breakfast時,我給學生設計了以下幾種“套餐”:(1)看一看:能夠看著雞蛋、牛奶、飲料、冰箱等念出:egg、milk、juice、fridge等。(2)練一練:能夠把課文中的句子熟讀下來,并且可以根據文章的場景表演出來。(3)編一編:學生可以根據課文中提到的單詞以及以往積累的詞匯編一個小話劇,要求把“劇本”寫出來,并且表演給大家看。這樣的層次型作業,讓各個學習程度的學生都參與進來,引導學生不斷進步,逐漸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
三 實踐型作業學以致用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用到生活實踐中去,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把課堂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觀察類作業,讓學生課后留心觀察生活,并把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都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上用語言表述出來。例如:我在教學蘇教版牛津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 Let’s go by taxi時,我帶著學生去公園,讓學生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當看到公交車時,我問學生:“如果讓你去問公交車到不到公園,你應該怎么問?”然后提醒學生想一想今天都學了什么內容,學生很容易就回答出:“Excuse me,is this bus for the park?”然后我讓學生把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都記錄下來,如bus、plane、train等,然后在課堂上用英語說在什么情況下使用這些交通方式。實踐型作業,可以讓學生變被動完成作業為主動學習,引導學生把課堂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優化教學。
四 合作型作業共同發展
溝通和合作是當下最重要的交際方式,英語的學習目的也是為了與人更好地交際和合作,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讓學生敢于溝通、善于溝通、樂于溝通,以便日后可以更好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例如,在教學“there be”這個句型時,我讓學生分組做一期以“there be”為主題的手抄報,內容小組討論決定,要求聲文并茂,內容豐富,版面新穎,構思巧妙。有一組的學生設計了一個家,用“there be”這個句型介紹家具的擺放位置,內容充實,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合作型作業,讓學生合作完成手抄報,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與他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讓學生自己討論選擇手抄報的內容主題,可以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語言空間,讓學生把現有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深化教學。學生在做手抄報的同時也是對“there be”句型的練習和鞏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總之,作業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鞏固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布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作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摒棄以往機械、重復的作業形式,設計多樣性的作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趣味型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做英語作業;用層次型作業促進學生的整體提高;通過實踐型作業讓學生把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設計合作型作業,提高學生的溝通和合作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