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相對于普通的表達方式要更有個性、有水平、有情感、有意境;要意味深長、樂于接受、引人深思。對于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良好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是一門必修課,好的教學語言可以幫助教師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便于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中,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內容,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
一 教學語言要飽含真情
教師的話語一定要受到充沛而發自內心的情感支配。一位真正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不僅要有嚴肅的一面來贏得學生的尊重,更要有慈祥的一面來獲得學生的熱愛,在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中,把握好學生的心理活動,通過自己真摯豐富的情感,感染并教育學生,與他們建立朋友般的情感關系,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教師的語言要蘊滿情感,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滲透,在潛移默化中滋潤學生心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堂教學要上得精彩,教師應藝術地引導學生在語文的海洋中馳騁,感受語文的魅力。教師不同于演員,演員的表演強調藝術和夸張,傷心時可以默然流淚,高興時可以欣喜若狂;而教師的情感要與他的教學內容和氣氛相符合,更加注重情感自然真摯。
二 教學語言要簡潔恰當
小學語文教師最忌用書面語言代替口頭語言,如果你的語言中經常夾雜一些專業術語,更有甚者故意賣弄似地文白夾雜著說話,一般成年人都聽不懂,何況詞匯量偏少的小學生呢?盡管有時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添加一些藝術的表現,但是一定要做到感情的適度恰當,否則只會引起學生們的反感。如:在講解《莫高窟》一文當中關于藏經洞的內容時,盡管全文有很多篇幅生動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贊揚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但一些學生因為不計其數的珍寶被帝國主義分子掠奪一空而深感惋惜,有個別學生甚至情緒過于激動而忘記了本文的學習初衷,這時教師話鋒一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7年將現在依然擁有著數千尊精妙絕倫的彩塑、幾萬平方米的瑰麗壁畫的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聽到這個消息,同學們的心情如何呢?”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與祖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史進行對話。這種對話不僅是解讀文本而且是幫助學生獲得思想啟迪,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祖國人民的勤勞智慧、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的燦爛輝煌,激發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從而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 教師語言結構要簡單易懂
由于小學生的短期記憶能力比較差,他們對于耳中聽到的句子只能瞬間做出反應,懂了就懂了,不懂再回想也不明白。對他們來說,簡短凝練的句子,要比冗長繁雜的句子更容易理解。因此,教師在使用句子時,要保持簡短。我曾在所教的同年級兩個班中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的命題是關于相同意思不同表達效果的對比,一個班級老師講話啰唆、詞不達意,而學生們的反應非常遲緩,不知道該怎么做:而另一個班級的老師用通俗易懂、簡短精練的話來表達,學生們的反應非常主動、熱烈。從對比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對于課本上知識的理解程度和老師在課堂上能否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在小學語文的備課活動當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照顧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表達上精心組織語言,讓更多的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聽懂并樂于接受。
四 教師課堂語言要靈活生動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年齡階段,活潑新鮮的語言能更有效地引起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反之,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過于刻板和模式化,時間長了,會讓小孩子覺得厭煩,進而失去學習的動力。如果小學語文教師使用的語言生動活潑、豐富多樣,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語言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加大對大腦皮層的刺激,使其印象深刻,記憶牢固。如《黃河的主人》這篇文章中有“提心吊膽”這一個成語,因為擔心學生們不能準確地理解這個成語,我便用形象的動作,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們描繪了一位坐在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他的心撲通撲通地跳個不停,仿佛提到了嗓子眼兒,膽兒也被吊了起來,非常的害怕。”學生們通過我的語言和動作立刻明白了“提心吊膽”的具體意思,“非常害怕”“很恐懼”等詞語便脫口而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能注意并把握到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通過準確靈活的語言,使文章變得生動,讓學生更加愉悅地學習。
五 教師要組織好口語互動訓練
新課標強調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把成長的舞臺還給學生,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或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爸爸36歲生日快到了,你們一家準備在周末給他慶祝一下,而同學張××卻邀請你去參加他的生日Party,你該怎么拒絕他的盛情還不要傷害你們之間的友誼呢?學生會對這樣的情境問題很感興趣,也就會有話想說,有自己的語言方式來走進情境,找到最佳的拒絕用語。同時,教師還要發揮好主導作用,反過來,讓另一組同學設想在被同學婉言謝絕后,該怎樣再和同學對話呢?這樣,整個口語交際課堂就變得有內容、有激情、有氛圍了。
總之,良好的教師課堂語言表達對于提高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通過簡明、恰當、富有情感的課堂語言表達,并通過語言互動增加鍛煉學生語言表達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規范教學語言的表達方式,提高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用準確生動的教學語言創設教學情境,加強雙邊互動優化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