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人類不斷進步發展的源泉。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重任,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善于質疑、創造想象能力等方式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 創新思維 創設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41-01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中數學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學數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重點是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品質,啟發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靈活地探索未知,鼓勵學生開拓創新,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相比數學知識的傳授更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主動地掌握數學概念,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及思想方法,獨立完成定理的證明,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變通性與靈活性,積極鼓勵學生的標新立異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養成獨立分析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延伸問題的習慣。讓所有的學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見解、發現新思路、解決新問題。我在教學實踐中從以下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 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有問題才會有思考,提出問題就是思維的火花,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巧妙恰當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才能在此基礎上思考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創設能激發情感、有吸引力的環境,生動感人的情境能增強學生的愉快情緒和探索興趣。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創設問題新穎有趣,引人入勝,就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便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創新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因此,教師對學生萌發的創新精神要及時認識,并加以培養,有利于學生多思考,多發現問題,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激發和培養。
二 誘導質疑,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課堂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學習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因勢利導,注意引導學生多方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為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發展其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設疑提問,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對學生經思考回答的問題,正確的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回答不完善的應讓學生再想一想,學生就會更加全面和完整地回答問題。以充分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使學生養成敢于思維的習慣。如:教學“垂徑定理”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自制教具、學具的演示,得出圓的對稱性結論后,再讓學生去思考還能得出什么結論?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肯定學生的獨特見解,增強學生的自信,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這種師生民主探討,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而且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生真正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習興趣更濃了。
三 豐富的想象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必備條件
想象力是思維探索的翅膀,具備一定的想象力,能給創造性思維提供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要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學生才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獲得數學發現的機會,鍛煉數學思維。如在教學“直線和圓的位置”時,經多媒體展示“觀日出”引出數學問題,直線和圓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學生通過觀看太陽的升起過程,結合教師所提問題,引發自主思考探索,這樣培養了學生想象思維的能力,讓他們在處于興奮和積極思維的狀態中激發求知欲。給學生一個想象空間,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情感和態度上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多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去重新發現所學知識,讓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重視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教學,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黎志全.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魅力中國,2010(17)
[2]馬日明.淺論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考試周刊,2009(15)
[3]高興林.數學教學中的創新和分層[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4)
[4]吳亞斌.中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