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對于物理實驗教學做出了明確要求。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動手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農村初中由于種種客觀原因,物理實驗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這些問題的解決做了一些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農村初中 物理實驗教學 問題 方法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42-01
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視實驗的學科。這門學科中許多概念、規律都來自于實驗。中學物理是這門學科的起點,在物理實驗中,能夠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原創過程,促進學生科學的品質和世界觀的形成,同時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是當前物理教學的一個重點。尤其在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做出了明確的要求:觀察實驗能力、基本操作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創新能力、投入的態度情感、意志毅力、合作能力、自我認識能力。因此,在日常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尤為重要。但是目前農村初中的物理實驗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為此,筆者就這些問題談幾點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 農村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初中的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中,由于觀念的老化,應試教育的觀念較重,同時也因為怕浪費時間、浪費精力而不能獲得較好的實驗結果,同時又擔心實驗課的課堂紀律難管,達不到教學效果,因此,有些教師常常將“做實驗”變成“講實驗”,甚至變成“背實驗”。讓一節本該生動有趣的實驗課變成索然無味的說教課。有的雖然上了實驗課,但學生按照實驗步驟匆匆完成,抄寫幾組數據,算出結果,填寫了實驗報告,由于缺少了檢驗、評價等環節,最后又回到了“背實驗”的老套路上。
二 農村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有效性方法的探究
1.重視課前準備,提高學習的目的性
在課前,首先要做好實驗分組的工作,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在分組的過程中,要注意小組成員之間的有效分配。例如,優秀生和學困生,動手能力有差距的學生,自制力強和差的學生等,在課前都要做好協調和分配,一個高效互補的實驗小組才能在實驗過程中高效地利用時間,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在進入實驗室后,大多數學生會將精力集中在實驗基材的操作上,沒有人會過多地關注老師在實驗前對實驗原理的講解和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實驗過程的注意事項等,可能會導致分組實驗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課前,教師也可以導學案的形式,讓學生對實驗的基本步驟和重點環節有所了解,并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讓學生在課前就對即將動手完成的實驗做到心中有數,讓學生帶著目的來學習,一定能夠事半功倍。例如,在準備測量物質密度這一實驗時,我就設計了一份導學案。在導學案中,我設置了課前演練、學習目的、合作探究、鞏固練習四個部分。在課前要求學生認真完成前兩個部分,通過課前預習,讓學生對自己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個明確的認知,以便確保實驗能井然有序,高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學生稱心老師如意的效果。
2.重視規范要求,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物理試驗中,對于實驗操作規范的要求尤為重要。在實驗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操作不當,最終得出的實驗結果會千差萬別,這也就導致了時間的浪費。而對于實驗操作規范,絕大部分教師都說自己已經講過了,可是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仍然有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引發了實驗的失敗。由此可見,作為教師一定要強調實驗操作的規范。
在上課前組織學生學習實驗的相關操作規范。讓學生了解到分組實驗課除了要遵守課堂紀律,還要遵守實驗室規則,愛護儀器。為了安全或達到更好的效果,操作前應先了解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方可實驗,實驗時不能大聲討論,應認真操作并觀察實驗現象和做好實驗記錄,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實驗完畢后,應整理好器材,不可將器材帶出實驗室,如器材有損壞應及時向教師匯報。
3.重視合理評價,提高學生的實踐力
在物理分組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應試教育的色彩濃厚,教師往往只重視知識的掌握,實驗也就是為了讓學生們看看結果,并不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實驗來獲取。但是這樣就不利于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的提升,要改變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關注合理的評價環節。通過教師或同學們的評價,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夠及時改正,讓他們在不斷地動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物理實驗能力。
總之,在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合理分配實驗小組,改革創新,大力推廣加強和優化物理分組實驗教學,通過實驗,讓學生不僅得到知識的提升,也能獲得能力的提升,真正實現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魯亞飛.新課程下提高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7)
[2]費健、王軍.新課標下的物理實驗教學設計[J].江西教育,2010(1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