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數學教學之間存在嚴重脫節現象,使多數學生在升入中學后不能很快地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而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導致成績明顯下滑。因此,教師應深入探究中小學數學教材,從內容體系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入手,側重方法指導和鋪墊過渡,讓中小學教學得以順利銜接。
【關鍵詞】中小學 數學 銜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46-01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要以小學數學最基本的加減乘除和學生的具體直觀思維為起點,從平面到立體、從形象到抽象。長期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由于中小學教學間存在嚴重脫節,學生從小學步入初中,對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等新概念一下子無所適從,出現嚴重的學習心理失重現象。小學數學學習到初中數學學習的過度,是由機械記憶向意義記憶的過渡,是由直觀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因此,教師應重視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工作,讓學生熟悉與習慣初中數學學習情境,增強自主理解和學習能力,優化數學課教學效果。
一 要做好教學內容的銜接
初中數學知識是學生在抽象性、邏輯性知識上的提升,即初中數學內容比小學內容豐富、抽象和復雜。初中數學是從小學單純研究算術,逐步發展到有理數、實數的運算。由于初中學習科目增加,學科的深度、知識的密度都有所增大,相對小學課堂而言,初中課堂信息容量增加,教學節奏較快,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節奏,導致出現學生聽不懂、老師教不動的現象,一些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因此,教師應重視教學內容的銜接,讓學生很快適應初中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中小學數學有著從“數”到“式”的過渡,小學主要學習具體的數字運算,而初中數學學習則要接觸字母,這種由“數”到“字母”的過渡,要求學生應在認知上由具體跨到抽象。在具體教學中,一方面應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字母表示數或數量關系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師應注重挖掘中小學教材的內在聯系,從整數學習到整式、分數對分式、等式對方程、有理數對有理式等。做好教學內容的銜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初中教學環境,促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 要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比較少,直觀性強,課堂時間比較充足,因此,教師講課講得比較精細,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練習。而初中數學教學相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教師講得精、學生練得少,知識體系比較抽象,這使得部分升入初中的學生無法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致使成績下滑。以往教師在授課時,將教材內容“原封不動”地傳授給學生,這使得學生不能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從而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因此,教師應貼合學生心理特征,有效地改進教學方法,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提高學生的思維力。如在教學“對頂角是否相等”一節時,先讓學生通過測量角的度數,直觀地得出“對頂角相等”的結論,然后給學生作以下證明:假設∠1+∠2=180°,∠1+∠3=180°,則∠2=180°-∠1,∠3=180°-∠1,所以∠2=∠3,則證明了對頂角相等的結論。又如:在教學“有理數——正負數”一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方法:小明騎車向南行駛5千米計作+5千米,又向北行駛3千米計作-3千米,那么+4千米、0千米、-8千米各表示什么?學生根據問題的已知與假設,回答出各數字所代表的含義,然后給學生講解正負數的意義和運算法則。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可以活躍學生思維,有利于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三 要做好學習方法的銜接
小學階段教師都是以“保姆”的身份扶著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闊步向前走,加上小學科目少,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做練習題,內容淺顯易懂,學生很容易掌握課本知識,即使在課外作業中遇到難題,部分家長也可以幫助他們解析,這個階段的學生容易產生學習就是背書、做練習,形成重記憶輕理解的學習習慣。而初中教學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采取低起點、多訓練、分層次、小梯度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應注重指導學生學會預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預習實質上是自學的開始,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很快跟上教學節奏。小學教學一般不重視預習,這使得升到初中后多數學生不會預習,即使預習了也只是走馬觀花的掃一遍,這樣的預習根本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因此,教師應重視預習方法的指導。如在教學“四邊形及特殊四邊形”的一節前,讓學生預習這一節,將其中的性質或定理盡量地去理解,將課本的例題根據定理進行分析,把不懂的地方用筆做出記號,以便上課時有針對性地聽講。其次,還應重視培養學生專心聽講、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加強學生課業訓練、規范作業形式,既要重視學習結果也要重視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及時復習的習慣,做到溫故而知新,激發學習欲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初中數學是小學數學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擴展到符號,從靜態轉變為動態,課本內容變化過程需要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結構發生根本的變化。為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樹立數學學習自信心,教師應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工作,幫助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初中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擺脫依賴性的學習狀態,養成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還應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給予符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教學指導,讓學生聽得懂、學得會,使其可以實現小學到初中的跨越,增強自信心,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