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學生自學能力的缺乏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表現在:對物理問題缺乏敏感性;不善于提出問題、概括能力不強;缺少求異思維;缺乏“嘗試的勇氣”,不會質疑;缺乏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應采用以下策略。
一 激發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是啟發學生自學的動力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懂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興趣是一種意識狀態,能夠鼓舞和激勵一個人對手中的工作和學習采取行動。擁有對一種事物持續不斷的興趣既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保證,也是事業成功的動力。在教學中。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要以自己“教”的熱情去感染學生“學”的熱情。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應恰當地進行物理演示實驗。除了實驗演示,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外,在講述概念、驗證定律或習題求解時,還應該考慮學生自學時可能出現的困難,采用適當方法,調動他們的自學情緒。為激發學生自學的主動性,還可以定期舉行小型競賽、物理學史實比賽、基本概念搶答賽、物理規律猜謎賽、設計新型實驗賽等活動,讓物理愛好者充分發揮特長,取得成功,以成功激情趣。
二 物理教學中設計最優的教學方法,調動自學積極性
首先,教師要認真鉆研物理大綱和教材,弄清所教知識點對學生的層次要求,明確重點和難點。緊扣教學目標精編一些難度適宜的試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到自學成功的歡樂。其次,要認真研究教法學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利用物理貼近生活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教學內容新穎別致。教師應把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實施趣味教學,寓教于樂,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自學活動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直接感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才可能增強自學的主動性。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引出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使他們愿意學,喜歡鉆,自主地動腦探索知識奧妙,愉快地尋求知識歸宿,從而煥發起更高的求知欲。這對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規律的掌握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再次,正確掌握“教”為“學”服務的原則,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根據授課類型、知識內容、學生基礎的不同,設計相應的最優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形象幽默的教學語言會促進學生對教學信息的吸收,也會對難點知識起到緩沖軟化的作用,能激發興趣、加深記憶。
三 在觀察、探究實驗中,培養自學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青年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實驗對他們有很強的吸引力。觀察和實驗的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應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如:整體觀察法、局部觀察法、重點觀察法等。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既動手又動腦,不僅要想是什么,還要想為什么,做好實驗設計,更能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會得到迅速全面的發展。
四 提高閱讀能力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
培養自學能力是物理教學的戰略任務之一,而提高閱讀能力是培養自學能力的起點。因此,在平時物理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閱讀課本的積極主動性,加強指導他們閱讀課本,物理教材上通常運用了三種語言,即文字語言、教學語言和圖像語言。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中獨立地感知、理解教材。通過經常性的訓練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自我學習的方法、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提高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
五 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首先要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要求學生在每節課前都要預習要講的內容,指導學生預習方法,對所要講的內容大致瀏覽一遍,使自己對本節內容有個大致了解,在頭腦中留下初步印象,粗略知道本節中提出了什么問題,結論怎樣,哪些地方能看懂,哪些地方看不懂。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就容易掌握。對某些章節老師也可以在上一節課結束時,給學生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回答,可以起到督促學生預習和加深理解的作用。
總之,在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時,教師要啟發學生認清形成自學能力對自己當前和今后的學習都有重要意義,激發學生自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指導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不斷創造良好的自學環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成為學生的一種內驅力。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