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認為,幼兒教育要尊重幼兒的天性,不應按照成人的想法,在幼兒時期讓幼兒學習過多的知識,而應按照教育的規律來科學進行。筆者在這個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教育 愛 原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59-01
幼兒原色教育是基于幼兒本真特點,體現幼兒發展要求而展開的教育實踐活動。它旨在促進幼兒生動活潑、健康主動地發展,為他的人生和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靚麗的底色。把事物原來的面目呈現給孩子,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形成思維,獲得知識、技能、情感體驗。讓孩子們自己經歷探索的過程,形成自己的邏輯,沉淀自己的思維。
還幼兒以本真特點,這是原色教育的一個重要基點。這就要求教師對本真教育有一定的認識。本真教育之“真”,首先是客觀真實的孩子,他們各具稟賦,各具個性,各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它強調教師與幼兒的雙主體地位,幼兒主動參與,教師合作指引。它更強調自主性學習,認同幼兒個性化的學習要求,尊重幼兒的認知規律,讓幼兒自主選擇,自主決定,自主控制,自主構建。
一 給孩子以陽光般的教育
陽光是一種讓每個人充滿希望的美妙東西。所以,陽光教育對孩子來說也是神奇的。“陽光教育”,顧名思義,只有當每一個幼兒內在的幸福感在早期建構達到完善之時,整個社會也就擁有了陽光生命,進而形成了良好的社會環境。這種社會環境再反哺個人內心,從而真正達到和諧統一。這種和諧統一,就是“陽光教育”的本質。要使這種陽光教育的本質在實踐中得以彰顯,首先要將幼兒是否能獲得幸福放在首位。教育是指向人未來的事業,幼兒教育是這個事業的“啟蒙工程”。那么,幼兒教育到底應該給孩子些什么東西,讓他們受用終生?我們認為要給孩子們獲得幸福體驗的心理力量。孩子的幸福來自于孩子的需要,而不是成人的需要。如孩子喜歡玩水、玩泥巴等,這些活動能讓他產生成人無法替代的快樂與幸福體驗。但有些家長卻認為孩子所學知識越多越好、所練技能越強越好。鋼琴、畫畫、書法、舞蹈、外語等諸多學習被家長灌輸給了孩子。因此,我們提出“兒童第一”的教育原則,即要求教育不以任何人的愿望與要求來取代兒童自己的愿望與要求,將兒童的需要、情感、快樂放在第一位,兒童成為教育的真正首席。
二 在科技活動中體驗原色
幼兒科技教育,是指對幼兒實施科學與技術兩方面的教育和影響。這種教育和影響可以是全方位的,它不僅指那些幼兒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一系列多方面的活動,對幼兒進行科技啟蒙,增強幼兒對科技現象和活動的興趣;這就要看我們如何的組織和引導了。所以我們的科技教育哪怕是很小的某一小點,但可以讓幼兒在生活和操作中去體驗和學習。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科學事物,教師要抓住時機,適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科學啟蒙教育,這樣也是我們的幼兒科技教育,而且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的學習具有直觀性和活動性的特點,因而應該為他們創設一個能夠不斷向他們提供科技信息,可供幼兒實驗、操作的環境,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的熱情。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氣氛中活動,建立融洽親密的師生關系。允許幼兒說話,鼓勵幼兒討論、爭論,使幼兒時刻處于主動探索之中。
三 在評價活動中見其成長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取向于多元化的評價,從情感態度、知識技能、能力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全面地賞識幼兒素質新的進展,使幼兒能較多地感受成功與被肯定的喜悅,從而激發更強烈的上進內驅力,使幼兒更容易登上發展的新臺階。傳統上對于幼兒的評價,教師處于權威和唯一的評價主體地位,對幼兒的評價完全是教師說了算,正所謂是“一錘定音”。根據新《綱要》精神:“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評價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為此,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對他人的評價和自我評價,要把對幼兒的評價由過去的“一言堂”改為“群言堂”,即對某一個幼兒的評價分別由來自教師、家長、同伴、本人甚至包括社區成員等方面的評價共同組成。所以幼兒園進行幼兒發展評價時,越來越重視家長的參與,而家長對此也表現出極高的熱情。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家園共育已經從注重形式走向了注重本質。
原色教育需要融入愛的教育。愛的教育的滲透是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學課程中自覺或不自覺的活動,尤其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如對幼兒關心照顧、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信任的情感關系,以及教師個人道德情感、人格品行的滲透與影響,甚至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問候語、眼神交流、身體語言、故事游戲中的文化傳承等。
幼兒的生命,正如早上那一縷和煦的陽光。“陽光教育”是對幼兒的承諾。以天性的純真讓幼兒釋放本真,以個性的獨特讓幼兒神采飛揚!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