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職業高中的學生來說,VB的上機課不僅是整個計算機教學中的重點,也是一大難點。既需要學生對基礎理論課程知識熟練掌握,又需要對計算機操作系統靈活掌握,這給職業高中VB上機教學帶來了挑戰。本文以當前職業高中VB上機課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簡要探討VB上機課程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職業高中 VB上機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9-0182-01
Visual Basic是一門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的計算機教學課程,內容豐富、功能強大。學生要想學習好這門課程,就必須熟練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程序編寫的實際操作技能以及思維發展的邏輯性和獨立性。因此,為使職業高中的學生能夠獲得計算機程序的設計思想及對計算機簡單系統的開發能力,紛紛將VB上機課程作為計算機編程的基礎性課程。然而,職業高中VB上機教育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其嚴重程度甚至已經影響到了職業高中相關計算機教學的深入發展。因此,加強對VB上機課教學策略的探究已經成為職業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 采用案例教學法實現VB上機課程的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對職業高中傳統VB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師可以在新的VB知識點講解過程中融入學生所熟悉的案例,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將抽象的知識轉換成具體的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點的記憶,激發學生對VB上機課程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VB上機課程的案例教學中要注意以下三點:(1)案例選取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教師對VB上機課程教學中所選擇的案例要能體現出其教學的知識點以及教學的目標,例如在IF……ELSE選擇控制語句的講解過程中,由于缺少特定的語句解釋案例,教師就可以采用用戶和密碼的登錄界面來對其進行轉化解釋,在引起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程序設計原理的灌輸。(2)所舉的案例要符合一定的規范。這也就是要求教師在進行案例的選擇時要注重其科學的嚴謹性,與所講程序的內在思維邏輯相符合。例如,對VB對象的概念講解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簡單的兩數求和程序為例,并先進行相關的過程演示,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在實際的演練中完成對VB對象相關概念的理解和掌握。(3)對學生的案例訓練要有螺旋式的上升。對VB上機程序編寫的學習并不可能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通過不斷地由簡到難的練習、實踐環節才可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獨立編程能力的提升。在注重整體的教學成果時也還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關注。
二 注重VB上機課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VB上機課程的教學一般都是建立在對VB課程的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之上的,幾乎每一條程序的設計語言都是由其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構成的,無外乎變量、函數、條件語言、循環語句等。因此,要想掌握相關的上機程序編寫技能,就必須要先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積累,尤其是作為剛剛接觸VB課程學習的職業高中學生。與此同時,在VB課程實踐環節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剛接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相關程序編寫進行簡單模仿,然后再進行程序編寫的逐漸深化和類型范圍的擴大。通過對VB程序編寫的親身參與,可以很好地鞏固職業高中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可以形成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三 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功能進行教學
VB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多媒體系統在其教學中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多媒體技術取代VB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將程序的設計進行清晰直觀的展示,在簡化教學內容的講解方式時,也可以引起學生對程序編寫的興趣。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發展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教師能夠高效地實現對全體學生上機操作過程的監督。如教師在對一個新的程序編寫進行授課時,可以實現對整個機房的電腦控制,方便學生對教師程序演示的學習,然后空出一段時間讓學生進行親身實踐,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主機對學生的操作流程進行觀察,并及時對學生所犯的錯誤進行指導,實現學生編程的獨立性。
四 改革VB上機課程的考核方式以及制度
現如今存在于職業高中的VB教學檢測方式還是主要以傳統的筆試為主。這樣的傳統考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對教師的VB上機教學有效性的檢測。所以,教師要針對VB教學的性質,改變傳統、單一的考核方式向筆試、機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轉變。在另外一個層面上,由于考核制度的硬性要求,職業高中的學生也就不得不對VB上機操作加以足夠的重視,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VB上機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樸雪、吳昌明.激發VB學習動機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1(4)
[2]李建鋒、車軒.關于VB課程中“For循環語句”教學設計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
[3]趙雪梅.VB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探討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1(10)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