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工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是指技工院校運用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學習期間的日常管理,以實現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使學校教育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形式。它主要包括學籍管理、日常紀律教育管理、課外活動管理等。本文主要探討技師學院學生日常紀律管理。
【關鍵詞】技工院校 學生管理 規范化 制度化 日常紀律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017-02
技工院校的生命力和歸宿在于企業。學生是技工院校的主體,學生管理是學校教育教學正常開展的保證。“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職業人才不僅要有技術,更要有一種職業理念”,“產品技術不僅由水平決定,還有掌握技術者的職業理念和精神”。管理好學生,課堂教學才能保證質量,實踐訓練才能順利開展,日常生活才能正常進行,從而才能培養出受企業歡迎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一 技師學院實施嚴格學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技師學院的辦學性質
高等職業教育包括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技師學院兩種形式。2006年8月14日,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社部發〔2006〕31號文規定:“統籌規劃技師學院發展。技師學院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是以培養技師和高級技工為主要目標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同時,承擔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師資培訓和進修任務。”技師學院組建的目的是為了更多、更好、更快地培養高素質、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突破因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而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和阻礙產業升級的“瓶頸”。《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定:“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胡錦濤同志講:“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要堅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著力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看來,技師學院對學生進行的不僅是技能、就業教育,根本的還是“做人”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本,首先教會學生做人,其次教會學生掌握技能和知識的方法,再次是傳授給學生技能和知識。
2.技師學院的學生特點
進入技師學院的學生,大多處于青春期,身心還不夠成熟。他們中多數在中考或高考中是失利者,且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低收入家庭。他們心理比較敏感,容易自卑,成長困惑較多,逆反心理較強。有些學生表現為很自我、自私,不懂得寬容、理解和尊重他人,有些學生更是缺少責任感。但是,他們中多數學生有志向有朝氣,樸實勤奮,吃苦耐勞且動手能力很強。這就說明他們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優勢,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培養學生成人成才。
二 實施嚴格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做法
1.制定管理制度
制度化管理是一切管理實踐的基石。(1)公平的評價和透明的獎懲制度,是促進學校師生理想追求與和諧共處的前提。如筆者所在的徐州技師學院,為了進一步加強學院學生管理工作,落實學院的學生管理制度,增強系部、班主任等的工作責任心,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了《學生嚴格管理考核細則》。(2)將制度融入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使學生能自然、自覺地接受和遵守,成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如學校成立了學生紀律檢查督查小組,每天在校園、實訓場地、食堂、宿舍等區域巡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指出,要求學生及時改正。目前,貫徹制度、推行規范,已成為該校學生管
理中的一種文化現象。(3)制度管理的人性化。如在嚴格管理的過程中,督查老師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違紀被查后,并不是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而是耐心疏導,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的管理制度,對當即能改正的學生,予以肯定和鼓勵;對于暫時不能改正錯誤的學生,用善心啟發、引導,使其行為發生變化。這些都體現了教師、管理人員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關懷。
2.切實做好育人工作
第一,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學校所有的教師都要承擔教書育人的任務。主觀上要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把教書工作做精,把育人工作做實。第二,做好管理育人工作。作為學生的管理者,要樹立管理育人的理念。要建立學生管理督導隊伍,形成齊抓共管的學生管理局面。第三,做好服務育人工作。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圍繞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心理輔導、生活輔導、職業生涯輔導、思想道德教育等,從學習、生活、心理等不同方面關心他們,讓學生感到溫暖。第四,要愛自己的學生。不要認為進入技師學院的學生都是難管的學生。霍懋征老師說過:“是什么力量把一個人見人煩的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孩子?是愛。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年長的老師應視自己的學生為子女,年輕的老師應視自己的學生為弟弟妹妹,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3.樹立“企業化”管理思想
技工院校“企業化”管理,就是以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為核心、以先進的企業管理為背景,以現代企業的先進技術為依托,充分體現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人文精神、教學管理、學生管理、人才培養過程、產學研結合的“企業化”培養特色,從而強化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強化學生從“校園人”到“職業人”的轉變。
第一,請合作企業派專業人員參與學校教室、實訓場地建設的全過程,建立真實的企業實踐環境。在設備布局、環境裝飾等方面,完全按照企業的生產環境進行建設。
第二,按照企業要求制定學生行為規范。學校將企業管理模式和管理機制引入校園,在校園營造企業管理氛圍,在企業構建學校教育環境。學校聘請企業相關人員建立學生管理機構,開展學生教育和學生職業素質規范管理工作的研究,按照企業用人標準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
第三,校企共同實施操行考核。校企雙方以企業用人標準和用人要求為依據,共同制定學生操行考核制度和實施辦法,共同對學生進行操行考核。
第四,推行企業“7S”現場管理工作。師生在教室、實訓場地、辦公區、宿舍按照“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和節約(Save)”的要求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規定班級必須一日三掃,學生在校著校服,統一規范佩戴胸卡,在實訓實習車間著工作服、行為有序、舉止文明。在實訓課上課前要對學生進行列隊點名,課上課下要對學生打卡考勤,考勤結果公布上墻,工件及工卡、量具等要擺放整齊、位置固定,工作環境始終保持整潔。
第五,學校的管理制度與企業的管理制度的對接。這種對接指在保證學校制度完整性的基礎上,借鑒企業制度文化來對學校部分制度進行完善和補充,諸如工資考核制度、日常規范制度、多勞多得管理制度等。
三 結束語
技師學院是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企業又是技能人才就業的主渠道。社會轉型、企業產品升級換代,對技工院校畢業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職業教育不是單純的專業技術教育,不是簡單地培養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在技工院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促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互動,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可以使學生提前感受和理解企業運行模式與工作氛圍,更符合一個職業人的標準和企業的要求,就業后可以有效克服從學生到社會人的普遍性過渡障礙,縮短了工作適應期,提高了職業忠誠度。
參考文獻
[1]馬慶發主編.中國職業教育研究新進展2010[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馮帆.淺談如何做好技師學院輔導員工作[J].科技風,2011(11)
[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高技能培訓聯合委員會.推進校企合作工作指導手冊[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
[4]朱其訓.實訓基地科學建設論[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