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院校作為社會文化思想、文化理念、文化知識的人類文明前沿之地,應利用自己的專業學科優勢,將各門藝術學科與低碳環保教育相結合,構建全方位、具有藝術特色的環境教育體系,將低碳經濟和生態文明的思想理念通過藝術學科和藝術實踐活動予以體現,鼓勵藝術生創造出更多地反映低碳環保理念的文化藝術作品。
【關鍵詞】藝術生 低碳環保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036-02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把其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實現美麗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中國的文化建設中,也是實現美麗中國夢的一個重要支撐。藝術院校要切實加強對藝術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藝術生)低碳環保、生態文明的教育,創造出更多反映低碳環保理念的文化藝術作品,成為實現美麗中國夢的中堅力量。
一 藝術院校加強大學生低碳環保教育的必要性
1.鼓勵藝術生更加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實現美麗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推上了新的歷史起點,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黨提出的重要精神。藝術生作為中國文化建設的主體,是未來中國文化建設領域的決策者、建設者和創造者,是文化建設中最為活躍的群體,也是低碳環保的生力軍,藝術院校應努力成為提升藝術生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傳播綠色發展思想和綠色文化的搖籃。
2.鼓勵藝術生創造出更多地反映低碳環保理念的文化藝術作品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藝術生作為社會文化文明與思想進步的先鋒群體,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發展者和引領者,他們今天的低碳環保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中國社會文化建設中環境意識的主流,決定著他們能否在文化建設領域自覺地將低碳環保理念,通過文化藝術作品的形式展現出來。藝術生大多注重個性的形成、發展和張揚,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過程中,藝術院校要將低碳環保理念進行藝術化展現,在進行文藝作品創作的同時,自覺主動積極地傳遞出低碳環保理念的核心精神。
二 藝術院校大學生低碳環保教育的實踐路徑
藝術院校作為傳播和創造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地,應該結合藝術生的個性和專業特點,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實踐創新能力,在整個育人體系中關注環保意識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環保宣教、實踐教學和實踐活動,使低碳環保教育通過藝術的形式予以展現,使低碳環保教育寓于藝術創作中,構建全方位的、具有藝術特色的環境教育體系,將低碳經濟和生態文明的思想理念通過藝術學科和藝術實踐活動,影響藝術生生態素質的養成。
1.構建全方位的、具有藝術特色的環境教育體系
大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和低碳行為的養成,有賴于學校為學生提供系統的生態與環境知識教育,因此環境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對大學生低碳環保意識與行為的塑造起到基礎性的保障作用。藝術院校應構建全方位、具有藝術特色的環境教育體系,根據藝術生的專業和個性特點,開設環境教育課程,在藝術專業學科中滲透環保教育知識,營造藝術生環保低碳生活的綠色校園氛圍。
第一,形成體系完備的環保課程。藝術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專業教學資源,努力探索低碳綠色生態文明的環境教育內容、環境課程計劃、實踐路徑和教育形式,以開設選修課、深化必修課中的相關章節以及開展社團學習等方式,構建低碳綠色生態文明教育課程宣教體系。我們要充分調動各相關專業的教學資源,開設環境教育選修課,如在全校開設“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環境法”“環境經濟學”“環境藝術學”“自然資源學”等全校性選修課程。
第二,強化各藝術專業課程的滲透性環境教育。藝術院校要通過提高全體教師的環境教育意識,將藝術專業課程的滲透性環境教育作為培養生態藝術人才的主渠道,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找到專業教學與低碳環保教育的契合點,完善學生低碳生活認知體系,讓低碳、綠色、生態、環保的概念成為藝術生進行相關藝術專業學習的一部分,教會學生參與低碳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知識和技能。如我們在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多利用現有材料、廢舊紙張、廢舊針織品、自然物品等,進行手工藝作品的設計制作,鼓勵學生在專業學習中踐行低碳環保理念,在實踐中領悟藝術設計與低碳環保生活的緊密聯系,將低碳綠色生活理念予以藝術地展示。
第三,以低碳環保的校園建設氛圍感染學生的環境友好行為。藝術院校要努力營造校園低碳綠色生活的氛圍,校園內的教學場所和學生的生活場所要在點滴之處體現出生態環保的設計理念,學生在這些設施的運用過程中,切實感受低碳環保帶來的生態正能量。同時,我們要努力培養藝術生低碳環保生活的主體性與實踐精神,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的低碳管理,以低碳環保的校園建設氛圍感染學生的環境友好行為。在校園活動中,通過廣播、網站、宣傳欄、展覽等媒介形式,多方位地進行低碳知識的宣教活動,提高廣大師生的低碳環保意識,使師生產生低碳環保的緊迫感。
2.開展各種富有藝術特色的低碳環保實踐活動
藝術生個性獨特、思維敏捷、勇于實踐,藝術院校在開展環保教育的同時,要為他們提供或搭建參與環境保護的實踐平臺,通過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各類環保實踐
活動,鼓勵學生關注環境現實,獲得真實、實際的環保體驗,提高環境保護責任感,主動在生活中踐行低碳環保理念。
第一,設立校園低碳環保教育基地。低碳環保教育基地在提升藝術生的環境友好行動力方面有獨特的優勢,通過開展各類低碳環保教育實踐活動,讓藝術生掌握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在藝術創作時主動反映低碳環保的核心理念。藝術院校的校園低碳環保教育基地應根據藝術專業學生的個性和專業特點,尋找藝術專業與低碳環保教育的契合點,通過演出、展覽和宣教等多種形式,開展各種寓教于樂的環保教育活動。我們可以舉行環保招貼設計展、環保美術作品展、環保陶藝作品展,還可以舉行環保音樂會、環保舞會、環保話劇展演等,將各個藝術專業的環保藝術作品進行集中展示。藝術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己正確的生態意識、生態情感和生態信念,激勵他們創作反映低碳環保理念的藝術作品,投入到美麗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
第二,建立富有專業特色的環保社團。藝術院校在開展環保教育時,應注重結合專業實踐,充分利用一切社會資源,以社會中已經存在并有一定環境影響力的環保公益社團組織為依托,成立環保社團組織,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環保實踐和體驗活動,讓學生能體驗和實踐環保,提升學生環保行為的內在動力。藝術院校的環保社團可以借助藝術專業的優勢,促進學生低碳環保實踐,大力開展低碳飲食、節水節電、低碳消費、低碳出行等低碳校園活動,通過開展志愿者服務,引導師生節約能源,通過教育和引導,使師生了解到通過自身行為的改變,會對我們的生存環境帶來巨大的變化。
第三,與情境相結合,提升藝術生低碳生活認知的有效性。藝術生個性鮮明,洞察力強,他們喜歡關注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為藝術創作帶來靈感,同時,通過這種觀察能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人類生存環境所面臨的重大威脅,從而激發他們來自內心深處對于環保問題的體悟,從而在根本上轉變各種現有的藝術審美思維習慣,確立在環保、低碳意識下的藝術審美思維方式和習慣。因此,藝術院校要切實開展與學習環境相關的低碳環保主題實踐活動,找到低碳環保教育與實踐教學的契合點,采取各種形式深入到社會中,多與企事業單位合作,讓學生多了解企業在低碳環保方面采取的各項措施,進一步深化對低碳生活的認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并結合自身的生活環境,去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環境質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鼓勵學生參與到企業的環保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參加環保公益演出,通過演唱環保歌曲、演出環保情景劇以及演出環保舞蹈的形式,為企業送去環保教育藝術大餐。
參考文獻
[1]劉海燕.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與反思[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4(2)
[2]楊金蘭.高校環境教育問題現狀分析[J].知識經濟,2014(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