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構成一個人發展的綜合素質,對于高校學生而言,體育課能夠保證自身培養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針對大學生體質訓練而言,促進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并且就如何促進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教育事業 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 體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040-01
大學生作為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建設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想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就必須保證大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高校體育課程作為大學生體質訓練的基礎課程,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1.加強身體素質,為專業知識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具備十分優秀的身體素質,才能為專業知識的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其所修的專業課程都具備一定的方向性。然而,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不僅是專業素質水平高的人才,更要求工作者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也就是有充足的精力。因此,高校進行體育課程改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強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進而保證高校學生在畢業后能夠以充足的精力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去。
2.完善心理健康,構建健全的人格
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更能夠培養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構建健全的人格。中國應試教育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在過去多年的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執著于各種書本知識,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養,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交流方面或團隊協作方面存在障礙,這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現。隨著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出現了很多有利于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的內容,如在籃球比賽之中的團隊競賽、羽毛球課程之中的實踐淘汰賽等,這些都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構建健全的人格。
二 針對高校體育改革提出的建議
1.重視體育課程中的理論教學,將理論作為實踐教學的基礎
目前,在眾多的高校體育課程中,很多教師都十分注重實踐教學。其實對于學生而言,理論知識同樣重要,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應合理的平衡理論知識在體育課程之中所占的比例,不可以一味地注重實踐在體育課程之中的作用。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認真負責,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中存在疑惑的現象進行解答,這樣才能夠保證相關教學工作順利的展開,進而幫助學生達到相應的學習目的。
2.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以及綜合素質
在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專業素質以及綜合素質較低已成為改革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俗話說:“名師出高徒。”然而,在高校中,眾多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以及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這也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對于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學校應該聘請高水平的體育教師,并且對在職體育教師進行再培訓。積極鼓勵體育教師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多閱讀社科知識,使體育教師成為高水平復合型的人才。
3.注重基本體能的鍛煉,不可過分注重競賽
由于在高校中的體育課程都是以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網球等競技體育項目為主,導致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十分注重游戲比賽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而過多的競賽可能會使教師和學生忽略了最基礎的身體鍛煉。因此,在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學生最基本的體能鍛煉,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為以后體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打好基礎。
4.以興趣主導課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
興趣能夠引領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與體育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因此,在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以興趣來主導體育課堂。這就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菰锏睦碚撝R講義以及煩瑣的技能練習已經不適用于體育課程改革后的體育教學工作。教師應創新教學方式,將趣味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加入到體育課程之中,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興趣。
三 結束語
高校體育課程既能鍛煉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未來競爭激烈的社會之中,只有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人才,才能夠在競爭中牢牢占據一席之地。此外,健康的身體也能夠使人一生受用,夢想的追逐需要健康的身體作為保障。而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工作還有一段路要走,相關部門應該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孫鋒.《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3)
[2]盧伯春.21世紀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十年回顧與展望[J].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13(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