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是一個藝術性學科,美術教學新課程強調,新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本文從美術教師的教學方法方面淺談了美術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美術 教學 自主 合作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071-02
席慕蓉在《美術教育》一文中,明確地指出其實美術并不是一幅單純的畫畫兒,上美術課也不是只是畫畫兒這么一種單調的方法,美術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讓孩子擁有一顆柔軟而敏感的心,透過這顆心她才能充滿自信地走進這個世界,領略和欣賞生活中種種奇妙有趣和美麗的現象,美術課的真正內容,其實應該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孩子通過創作或欣賞的過程在內心產生歡愉和自由的感受,而最重要的是全班孩子中沒有一個是犧牲者。因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每個孩子應有的權利。
有人說上美術課是很輕松、很容易的一件事,上課出示示范作品,學生照葫蘆畫瓢;也有人說上美術課是一種重復的機械運動,每節課都是老師作示范,學生跟著畫,沒有意義、沒有創新。這些都是片面的說法,筆者認為要真正上好一節美術課并不是那么簡單,上好一節美術課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 要善于組織教學
對于美術教學,課堂的教學氣氛很重要,而課前的準備也很重要,上美術課一般要準備的學習用品較多,教師要有計劃地預先布置,以防止學生在上課時匆匆忙忙、手忙腳亂。例如,水彩畫課,課前要裝水、帶水彩顏料;水墨畫要準備好墨汁、毛筆、宣紙,手工課要準備好手工材料等。學習用品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規范要求,學生要嚴格遵守。有了充分準備,教師善于組織教學,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就有了保證。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有幾次我在上課前忘記了準備相關的上課材料,我僥幸地認為學生可以全都備齊,可是課堂呈現給我的截然相反,我記得是水彩課,很多學生準備的顏料不夠,有的只是拿了常用的幾種,有的根本就沒帶,所以課堂的進展不好,帶了的學生有的在專心繪畫、有的因為和其他同學合用而無法集中的繪畫,帶的不全的學生因為缺乏而和課堂的教學設定不相符,沒有帶水彩的同學有的和其他的同學合用,有的甚至放棄了課堂任務,所以在以后的課前,我都是準備好一切課堂的必需品,這樣不管是對我的課堂預設還是學生的課堂學習都是有利而無害的,課堂效果比較理想。所以課前的組織是一節課順利完成的前提!
二 課堂自主、合作、探討學習
學習是整節課的重要還節,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下,才能產生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备鶕W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的教法要靈活多樣,盡量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如把繪畫步驟編成歌既活潑生動,又容易記憶;繪畫中配上合適的樂曲,使學生心情舒暢,激發其創作欲望等。突出了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要求。很多人也許會說,這是教小學生的,大學生還和小學生一個教法是不是過時了?依我個人來看一點也不過時,古法新用重點是在于“巧”字上。用得巧不在乎過不過時,適不適合。
新課程強調,新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使之成為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美術學習決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彼栽谶@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讓學生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的獨特貢獻。同時美術課程也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造精神的培養,教師應采用多種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由此,美術教師僅用本學科的技能與理論來“教書”是完全不夠的,更不用說做好“育人”工作了。所以,美術教師的知識面要盡量廣一些、雜一些、深一些。在專業技能方面,應該做到一專多能。一專是指美術教師應精通一項技能,無論是素描、油畫、國畫、水彩或手工。美術教師要一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術不同于其他學科,學習美術要采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需要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來加深理論認識,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對美的感受、理解、評價和創造的能力。多能指美術教師的能力應全面,包括美術技能和美術理論水平,乃至是其他藝術學科的技能,如音樂學科的一些素養,這些能力不求過于高深但求實用。于漪先生說得好:“要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準備好一桶水。——這是真話,不刊之論。我要補充的是除了準備好這一桶水之外,還應該為自己找到知識的源頭,每天去向源頭汲取活水?!币虼?,美術教師首先要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平時要加強美術文化修養,多看美術史及專業理論書籍,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注重人文素養的學習和積累。這樣才能使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增加其教學效果和教學感染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領悟水平。
教師的工作就像蜜蜂釀蜜,需要博采眾長。由于美術學科自身的特點,美術教師除了要有專業知識外,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實施美的教育。例如,在欣賞課中,一些成功的名作后面往往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典故,讓學生懂得這些典故有助于學生理解畫家為什么這樣畫?為何而畫?讓他們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感知優秀作品的藝術美。如果美術老師沒有豐富的課外知識和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上這樣的欣賞課是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的。陶行知先生曾說:“創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的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知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之創造力。”廣博的知識是個性魅力的基礎。在學校里,知識廣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美術教師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和滿足他們的求知欲。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年少時就得益于兩位博學又有人格魅力老師的教誨。其中一位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藝術大師李叔同先生,他在音樂、話劇、美術、書法、佛學等方面都很有造詣。還有一位是精通音樂、詩文、繪畫、金石、書法、理學、佛典、外文、自然科學的文學家夏丏尊先生。他們都推崇“首重人格修養,次重文藝學”“要做好文藝家,必先做一個好人”。這樣的老師對豐子愷的一生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因此,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林崇德如是說:一位教師,除了本體性知識以外廣博的知識,對于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有與本體性知識同等重要的意義。有了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廣博的知識面作底蘊,教師的言談舉止和氣質修養才會顯得優雅不凡,同時也是個性魅力的體現,這樣的美術教師更懂得尊重學生,懂得怎樣與學生溝通,懂得理解、善待、寬容學生,這樣的教師才能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魯迅先生曾說:“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愛每一個孩子,我會努力使自己成為教育事業的創造者,用不斷開拓和進取的工作態度,提高對教育實踐的反思和認識,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把教育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蔡建良.美術教學評價要實現“四大”轉變[J].教育科研論壇,2008(4):14
[2]夏蘭.關注美術教學評價策略[J].中國教師,2008(S1):338~339
[3]王偉.有效指導走向深刻——對美術教學評價語言的思考與探索[J].江蘇教育,2005(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