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醫護人員終生學習能力培養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以終生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基礎醫學教育改革途徑,希望這些方法能夠有助于提高中國醫護人員的整體專業素質。
【關鍵詞】基礎醫學教育 終生學習能力 必要性 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080-01
一 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必要性
1.時代的發展要求
培養醫護專業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是時代發展的要求。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醫學知識體系不斷完善。先進的醫療器械和手段能夠有效地治愈患者的傷痛。高精密的醫學儀器能夠幫助醫生更好地進行診斷和科學研究:激光的應用使得很多皮膚病患者獲得肌膚重生,放射療法的應用使得癌癥不再是不治之癥。這些技術的應用都需要醫護人員具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另外,由于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使得人類探知的范圍更加廣泛,醫學知識更加豐富,如韓國采用先進的解剖技術獲得人體的微觀數據,為很多疾病的治療提供了依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技術將更加先進,醫學知識更新的速度更快。這些都需要醫護人員具有的終生學習能力。
2.終生學習能力是提高醫護人員素質的有效途徑
終生學習能力是指在醫護人員具有終生學習意識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尋找學習材料,克服困難,通過努力刻苦的鉆研來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而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在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興趣基礎上進行的。因此,終生學習能力的養成不僅提高了學習意識,同時也使學生自身的興趣獲得深入的發展。學生對于自身興趣的愛好能夠促使其不斷地探索,并持之以恒。另外,這種終生學習意識還能夠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使之樹立“救死扶傷,提高當前醫療水平”的崇高目標。這樣,具有終生學習能力的學生在工作以后能夠有比較成熟的思路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二 以終生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基礎醫學教育改革途徑
1.樹立終生學習的基礎醫學教育理念
樹立終生學習的基礎醫學教育理念是提高醫護專業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第一步。首先,作為醫護人員培養教育機構的老師,要“學為人表,行為世范”,以終生學習理念教學的同時,不斷鉆研醫學難題,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能夠在自己的教學、科研中落實終生學習。然后,在學生的期末考核中,不僅要有書面考試,還要加入面試的部分,通過老師對于學生全方位的考核以檢查學生的真實水平以及終生學習意識。另外,作為醫學類學校需要創造良好的終生學習的氛圍。如完善圖書館的建設,鼓勵老師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關學生組織也可以通過舉行相關的科技競賽活動,來促進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形成。
2.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基礎醫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老師需要活躍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不懂就要問”,建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識。同時,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例如,某學生在學醫期間對于耳鼻喉科的學習特別感興趣,教師通過深入了解其學習能力、潛質,逐漸引導其進行耳鼻喉相關方向的學習,再為其設計相關的實驗、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方向等也可以與耳鼻喉科相關。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學生可以在自身感興趣的方向上獲得深入的發展,就能夠自覺進行學習。
3.發揮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
在醫學基礎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教師需要根據教育部相關教學內容的安排,制定教學內容、考核方式和考試內容。另外,由于醫學學科的特殊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優秀的教師能夠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提出好的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然后,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提供原始研究文獻讓學生自學,然后進行有準備的課堂討論和教師講評。實行互動式教學,實現教學相長。最后,教師還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創設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這樣學生就會自覺體會知識的運用過程,懂得如何思考問題,并利用充分的論據證明自己的結論。
參考文獻
[1]楊耀麗.高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經貿,2011(6)
[2]章靜、黃睿彥.新時期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發展機遇與困境[J].西北醫學教育,2011(3)
[3]朱考華.建構主義學習觀對增強高校理論學習實效的幾點啟示[J].學理論,2010(9)
[4]王麗雅.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化社會概念辨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6(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