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通過歷史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使學生達到在知識與技能上有所收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有所提高、過程與方法上有所進步。實現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靈魂所在,鑒于此,教師應力求在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有效性。為此,教師應在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等方面多下功夫。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有效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096-02
課堂是歷史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初中歷史課堂的生命力取決于課堂的有效教學。而最大限度地達到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就是有效教學。在實踐上,即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圍繞教學目標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最后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的實踐談談提升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 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實現歷史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有在寬松的氛圍中,才會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才會勇于表現自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發揮?!笨梢姡谇⒌膸熒P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土壤”和先決條件。為此,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和角色,在教學中要倡導“學生是歷史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歷史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理念;要以真誠的態度、火熱的情感對待學生,隨時注意對學生進行感情的投資,努力采取與學生心理相容的態度和方法進行工作。在教學中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幫助他們找到自身的原因,多表揚鼓勵他們的進步和閃光點。除此之外,教師也應增強自己教學語言的豐富性、生動性、幽默性,這樣才能有效地撥動學生的心弦,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為形成融洽、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提供保證。
如在“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的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玩了把“穿越”,穿越到宋代去旅游。在分兩個小組進行預習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以小品的形式將宋代的衣食住行和娛樂呈現出來。在其中,我還客串了一個賣大碗茶的小商販(穿紙質宋代服飾),學生看了哄堂大笑。正是平時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了積極的心理氛圍,興趣盎然,思維活躍,表現欲也很強。在我的鼓勵下,學生進行各具特色的表演,學生的表演將宋
代萬千氣象的社會風貌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尤其讓我高興的是,扮演穿越到北宋前期四川地區的學生在買物品的時候,還懂得用紙幣——“交子”來交易。整節歷史課的效率很高,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得以完美實現。
二 激發學生興趣是實現歷史有效教學的關鍵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泵绹鸫髮W心理學家詹姆士的實驗也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探究欲望,就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只有學生樂學,對新知識的探知才會成為他的內心需求,他才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主動地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參與學習,學生才會主動構建新知識的體系,新知識才能“內化”,最終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情和教學目標設計新穎的導入,深挖教材及這些資料中潛藏的信息,創設問題情景,挖掘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如在講“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我以中國“神舟八號”成功發射的視頻導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住了,有的同學就在底下討論“這是我國的‘神舟八號’,后來還與我國的‘天宮一號’對接”,其他同學也紛紛暢所欲言。在學生興趣盎然時,我趁熱打鐵,設疑:“航天技術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表現之一,那么同學們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于何時嗎?你們比較熟悉的技術還有哪些?它在哪些領域有了突破?”有的學生迫不及待就說出來了:互聯網、克隆技術等。通過聯系時政熱點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內容的欲望就被激發出來了,整堂課的氣氛相當融洽,師生間的互動很活躍。對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這個難點,學生也能通過列舉教材的材料來說明。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補充史料,也可增強趣味性。
三 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為歷史有效教學增添“異彩”
教師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和學生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識水平,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恰當、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恰當、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在過程的實施、情境的創設、知識的遷移、問題的拓展、活動的安排、練習的設計等多個環節上,始終處于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問題探究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有效化的良好狀態,激勵學生從多個層面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教師要設計出多種讓學生參與的活動,營造良性、和諧、富有競爭性的學習氛圍。可把短劇表演、小論文競賽、問題討論、成就展示、對話式、辯論式、演講式等教法引入課堂教學,把學生帶入探求新知的樂學情境和良好的心理氛圍中,使他們在其中盡情地表現自我、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文字、圖形、動畫、影片等多種信息來幫助教師呈現教學內容,這樣既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又可以處理一些傳統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創設情境、展示材料等問題。
如在學習“新航路的開辟”這一部分時,我就在課前布置三項任務:(1)由歷史課代表選出幾位學生來扮演新航路開辟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人物——哥倫布、達伽馬、迪亞士、麥哲倫。(2)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收集資料,擬定提綱。(3)讓宣傳委員把世界地圖畫在黑板上,扮演者在課堂上對新航路的航線進行一次惟妙惟肖、富有創新的“現場報道”,并將路線畫出來。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師生、生生互動活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既輕松地記住了具體航線,又體味到其中的辛酸,更深刻地了解到新航路開辟的意義,尤其是“它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這一意義,進而也實現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 課后及時反思是促進歷史有效教學的助推劑
反思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有效途徑和助推劑。有效教學是在不斷的反思實踐中得以實現的。通過反思,教師的專業技能才能更加熟練,“教”“學”的智慧之樹才能永葆青春與活力,教學設計才能更精致,課堂教學組織才能不斷完善,教學效益也才能實現最大化。那么,教師應如何進行反思呢?我覺得教師要對三維目標是否達到,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情,教學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有突破,教學設計中是否有特色等方面進行反思,當然也要“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反思學生在本課學習中的“得與失”。對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之處要及時梳理,著重進行剖析,以便使自己以后的教學能更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以便打造高效課堂,進而構建自己的實踐理論,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如我在教“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課時,原先我是先播放《建黨偉業》中有關五四運動的片斷,然后再提出問題。影片的場景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熱情高漲,心潮澎湃并感動至極。但等影片放映完,我提出五四運動發生的時間、口號、主力和中心城市等問題時,學生根本答不出來,還得重新閱讀教材才能回答出問題。為此,下課后我就在思索如何才能使該影片片斷發揮出最大的效能,如何才能讓學生看有所獲、看有所得,盡量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得以實現。經過反思,我重新進行了教學設計,結合影片片斷與教材知識點和課程標準我設計了幾個問題:“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五四運動前期中心城市和主力是什么?五四愛國運動中的愛國學生提出了哪些主張(口號)?五四愛國運動的性質是什么?從這段影片中體現出的五四精神,你認為是什么?”在播放之前,先讓學生明確這些問題,要求學生從影片中尋求答案,并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予以解決。由于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的觀看就更具目的性和思考性。學生從中提取有效的歷史信息,最終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學生歸納出了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導火線、時間、地點、口號、領導者、主力等知識要點并能理解“五四精神”;同時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小組合作的能力得到了鍛煉,也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達到了教學目的。
總之,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在教學中,歷史教師要用心經營歷史課堂,不僅要讓我們的學生學到有利于自己發展的知識與技能,獲得影響今后發展的學習方法和價值觀念,也要讓教師在自主、創新的課堂里與學生一起共同發展,這是新課程背景下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新目標。
參考文獻
[1]杜鳳英.初中歷史有效性課堂教學的策略[J].沙棘(科教縱橫),2010(10)
[2]趙亞夫主編.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