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文精神底蘊的缺乏是造成當前一部分中學生情感失控、心理變態、行為失常、缺乏教養和素養最重要的因素。而語文課堂作為人文精神的一種傳播途徑必須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讓課堂變成教師、學生和文本資源相互間談話交流的場所。因此,教師必須要更新觀念,讓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關懷,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以情感促進學生心靈和品德的發展,為其生命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關鍵詞】人文關懷 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101-02
關于語文學科的性質,新的語文教學大綱和新的課程標準是這樣定義的:“語文不僅是一種交際工具,也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人類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由此可見,作為人文學科,語文學科在建構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素質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就是要引導學生在掌握豐富的人文知識的基礎上,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發展健康個性,完善健全人格。因此,真正成功的語文課,應從重視人的培養、關注人的塑造這一觀念出發,重視感悟熏陶,重視情感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注重創設和諧氛圍,春風化雨般地滋潤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審美的情感中自覺實現思想的升華、靈魂的凈化。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的樂園。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打造充滿人文關懷的語文課堂。
一 在教學內容上提倡回歸到生活中
人類社會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產生了語言和文字并使得兩者逐步發展起來,而語文是以語言和文字作為基礎的。所以,文學作為語言和文字總體性的外在產品,自然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文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語文離不開生活,我們倡導的語文教學內容和形式只有取材于生活才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才能讓學生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去學習,才能使學生學到具有時代氣息的語文。只有讓語文回歸生活,才能煥發學生的生命活力。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最重要的是樹立語文即生活的理念,將語文教學置于一個開放、自由、寬廣無邊的空間里。人文關懷要求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所以充滿人文關懷的語文課堂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因為學生學習新知識要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從學生的社會經驗入手,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加深學生對各類知識及其所處社會的理解,教育只有向生活回歸才能體現教育意義的真諦,才能真正體現出語文課堂的人文關懷。
二 在教師要求上要提高人文素養
作為學生思想引導者和人格塑造者的教師,不僅應掌握精湛的專業知識和系統的教育理論,還應具備廣博深厚的人文素養。人文素養包括思想素養、文化素養和品德修養。當今教師職業的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摒棄片面追求物質而輕視人文的膚淺的功利主義,要求教師培養學生對人文學科的興趣。而對語文教師來說更為重要的,是要使學生不斷地學習積累人文知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能把自己的人生體驗滲透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認識并提高自身的修養水平。提高自身的人文修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需要一定的努力,要使得這種理念在平凡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實。
第一,作為教師,要愛崗敬業,有強烈的事業心。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熱愛教育事業,這是教師的立業之本,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教師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能視教書育人為己任,才會在教學實踐中將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與人文精神的培育緊密結合起來。
第二,要求在課堂上語文教師要努力做到以情育人,語文教師要想在現代學生的認知心靈、情感體驗和民族精神的大悲憫、大關懷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不僅需要情感方面的指引,更需要理性的提升。語文課堂如果沒有情感的潤澤,只是教師的宣講與解讀,學生也是冷冰冰地被動接受,那么這樣的課堂也就毫無美感可言,更不會有深切的人文關懷。只有做到上述這些的老師,才能使師生之間營造出平和、融洽的氣氛。
三 在學生要求上要關注個性發展
教師要做到教書育人。語文教師當然也一樣。教書是為了更好地育人,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研究人性需要,而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就需要自覺地發展自己個性的成分,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在其中存在著很多需要,如何滿足學生的這些要求,教師要想辦法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發現學生的需要使其成為學生進步的推動力。教師要引領學生體驗課文中傳遞出的人性,激發學生內心深處那些美好的情感,從而讓學生充滿幸福感。
如《邊城》為人類的“愛”做了一份恰如其分的說明,通過教師的引導賞析,讓學生領略一種優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每個學習者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在教師的教學理念中,每一位學生都應當是自己關注的對象。這樣,教師就能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他們的特長,不用逼著所有的學生按照統一的模式進行高難度的訓練。同時,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特長出發,通過不同的途徑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不斷增強自身的素質,尊重與發展學生的人性與個性,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助、諒解和信任的和諧氣氛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幸福感與自豪感,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對學生個性關注的本質就是尊重,而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我們不必對所有學生都提出過高的要求,而應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提高自身的素養。
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在課堂內外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自我提高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全面發展。
總之,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呼喚語文課堂凸顯人文關懷。因此,我們所追求的語文課堂要傾注真摯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朝這個目標努力,只有對所教學科、所教對象傾注滿腔熱情,教師的語言才能充分顯示出其吸引力,打動學生的心,才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每一位教育者都應更新觀念,讓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李秀舉.讓語文教育充滿人文關懷[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9)
[2]李波.語文課堂的人文關懷[J].學周刊,2013(23)
[3]李榮.用人文關懷激活中職語文課堂[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08(5)
[4]王春花.如何實踐語文課堂的人文性[J].考試周刊,2013(40)
〔責任編輯:龐遠燕〕